文档详情

浅静脉穿刺置管护理(1).pdf

发布:2023-02-22约2.16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静脉穿刺置管术护理体会;浅静脉穿刺置管术护理体会;静脉置管术 (亦 称留置针)目前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1适应证;常用于需要连续3d 以上输液 的一般病人、危重病人和;3.1深部静脉;常选用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 脉;3.2浅表静脉;浅表静脉置管因具有操作简单、易掌握、并发症少、安;静 脉置管术在临床应用中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给病人;4.1感染;浅静脉留置针保 留3浅静脉穿刺置管术护理体会 浅静脉穿刺置管术护理体会 静脉置管术(亦称留置针)目前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 使用它不但能减轻患 者痛苦, 而且能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量。静脉置管术由于其突出的优势已被广泛 应用于多种类输液、中心静脉压监测、血液透析、危重病人抢救等,并取得了良 好的效果。但在临床上留置针留置时间不够理想, 一般为1 d~2 d, 少部分能留 置3 d~4 d。静脉置管术的操作方法及护理得到不断的改进与完善,现作如下综 述。 1 适应证 常用于需要连续3 d 以上输液的一般病人、危重病人和间歇输液的病人、大 中手术患者,亦用于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道、静脉高营养治疗、癌症患者化疗、 大面积烧伤,还用于血液标本采集及排除体腔积液、内科各领域的介入性诊断和 治疗技术。 3.1 深部静脉 常选用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 3.2 浅表静脉 浅表静脉置管因具有操作简单、易掌握、并发症少、安全系数高、病人乐于 接受等优点而被广泛用于临床。常用的浅表静脉有颈外静脉、前臂及手背静脉、 头皮静脉、足背静脉,亦有采用胸腹壁浅静脉留置针输液获得满意效果。头皮静 脉置管替代头皮针,只要操作方法掌握得当,其成功率可达90% ,对婴幼儿病人更 有临床价值。 4 并发症与主要原因 静脉置管术在临床应用中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给病人带来痛苦甚至生命危 险。据报道,临床中较常见的并发症及其主要原因如下: 4.1 感染 浅静脉留置针保留3 d~4 d,静脉炎发生率男女平均为22 % ,与留置针技术 与管理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若病人有免疫力下降、糖尿病、恶性肿瘤、营养不 良等,亦为感染易患因素。 4.2 导管堵塞 输注高营养液时,脂类阳离子复合物遗留导管内所致。导管折叠或经导管抽 血、输血而未及时用生理盐水冲洗或冲洗不彻底也可造成阻塞。 4.3 空气栓塞 空气栓塞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为0.17 %。常发生于深部静脉置管中, 导致原因为输液装置脱离、肝素帽脱落。如不及时采取措施,病人将在数分钟内 因空气栓塞致死。 4.4 损伤周围脏器 在颈内静脉置管并发症中,误穿动脉发生率最高,为5.20% ,患者甚至可并发 血胸、气胸、纵隔积液、心包填塞。究其原因主要为穿刺角度、深度、方向掌握 不当。此外,操作中过重压迫颈动脉窦可致病人呼吸心跳骤停而猝死。 5 护理体会 5.1 一般护理 注意清洁消毒防感染,置管前将局部清洗干净,进针处碘伏消毒,预防细菌经 皮下隧道逆行入血,具有抗病菌和抗病毒双重作用。范围16 cm×16 cm,3 d~5 d更换无菌薄膜1次。深静脉置管拔管后穿刺部位消毒后,涂金霉素软膏封闭穿刺 点用无菌纱布包裹不少于3 d。 5.2 导管护理 导管护理是关键,注意封管方法及抗凝剂的使用,深静脉置管输液完毕后管 腔内注入浓度为25 u/ml 肝素生理盐水冲洗,肝素帽封管,每4 h 以5 ml肝素液 冲洗管腔。浅静脉置管,接肝素帽,每次经留置针输液或给药后均应用2ml肝素液 从肝素帽末端橡皮处缓慢静推封针。封针后每间隔6 h用同样剂量的肝素液 冲针1次。但遇高血压病人时,应增加封管液的剂量或加用0.1 %肝素生理盐水2 ml。导管留置时,彻底冲管、正确妥善封管及使用抗凝剂,是预防导管堵塞,使置 管取得成功的关键。 5.3 导管固定 深静脉置管时除距穿刺点1 cm处妥善固定外,5 cm处再用胶布固定。对躁 动、意识障碍等重症病人要加强固定措施,可在导管出口处与皮肤固定缝合一针, 伤口用无菌输 液敷料覆盖,防滑脱。对留置管做好标志,经常检查深度,做其他操作时应注意 避免将导管拉脱或推进。各衔接部位要连接牢固。 5.4导管保留时间 深静脉插管保留时间为8 d~72 d,留置时间最长达156 d。浅静脉插管留置 保留时间依据美国输液护理学会(ins)标准定为3 d~4 d,静脉炎发生率最低。 5.5静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