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考点39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doc

发布:2019-06-11约7.75千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75 区域可持续发展 考点39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以某经济发达区为例,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 理解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形成的主要因素。 分析该区域工业化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以及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一、概述 (一)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是—— (二)不同区域城市化推进的主要动力 1.珠江三角洲模式 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2.浙江模式 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3.苏南模式 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4.云南德宏模式 沿边开放——边贸发展——城市化 5.东北模式 森林、矿产资源开发——国有大中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二、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迅速的有利条件 (一)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为珠三角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劳动密集型产业与资源密集型产业 (二)国家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 (三)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地理位置优越 (四)为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五)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 (六)地价低廉 三、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发展的两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 时间:1990年前 特点: 主导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投资规模小,工业总产值增长较慢 (二)第二阶段 时间:1990年以后 特点: 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产业升级,以高新技术产业占主导,工业总产值增长迅速 四、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一)出现的问题 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三角地区与长三角地区相比的区位条件有哪些劣势? (产业基础、科技力量、人才队伍、政策优势、劳动力价格、腹地范围等) 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3.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耕地锐减与肥力下降、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 (二)解决的对策 1、调整产业结构 制约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 2、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 问题:各城市功能不清,结构趋同;各城市与港澳的功能和结构趋同。 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香港、广州、深圳 3、加强规划与管理 例题与练习 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东深圳吸引了大量的民工涌入,但2005年广东深圳民工短缺明显,形成“民工荒”现象。据此回答1~2题。(双) 1.2005深圳出现“民工荒”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 A.广东深圳劳动人口大量减少 B.民工迁出地经济条件比深圳好 C.民工工资待遇相对较低 D.民工对物质文化生活的追求提高 2.从积极因素方面看,“民工荒”现象可以( ) A.保证民工迁出地人口不断增长 B.促进深圳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转型 C.加快深圳地区产品的升级换代 D.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右图为我国两个三角洲略图,读后回答3~5题。 3.甲、乙两地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差异主要是 A.耕地资源的质量高低 B.水源数量的丰歉 C.交通运输的便利程度 D.热量条件的好坏 4.甲、乙两地都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下列关于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在上个世纪80年代,由于外向型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速度加快 B.乙地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由外商投资推动工业化,进而带动城市化 C.甲地目前城市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当 D.乙地第三产业比重已远大于第二产业 5.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客观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甲、乙两地区均为我国常规能源和矿产资源贫乏地区,为此国家实施了许多重大工程来调配资源。下列资源调配与甲、乙两地区都有关的是 A.南水北调 B.西电东送 C.西气东输 D.晋煤南运 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回答6~7题。(双) 6.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 B.阶段Ⅰ城市化进程速度比阶段Ⅱ快 C.该国可能属发达国家 D.阶段Ⅱ,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 7.阶段Ⅲ,该国新增就业机会主要来自 A.资金密集型产业 B.技术密集型产业 C.资源密集型产业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