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39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75
区域可持续发展
考点39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以某经济发达区为例,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
理解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形成的主要因素。
分析该区域工业化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以及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一、概述
(一)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是——
(二)不同区域城市化推进的主要动力
1.珠江三角洲模式
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2.浙江模式
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3.苏南模式
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4.云南德宏模式
沿边开放——边贸发展——城市化
5.东北模式
森林、矿产资源开发——国有大中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二、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迅速的有利条件
(一)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为珠三角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劳动密集型产业与资源密集型产业
(二)国家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
(三)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地理位置优越
(四)为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五)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
(六)地价低廉
三、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发展的两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
时间:1990年前
特点:
主导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投资规模小,工业总产值增长较慢
(二)第二阶段
时间:1990年以后
特点:
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产业升级,以高新技术产业占主导,工业总产值增长迅速
四、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一)出现的问题
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三角地区与长三角地区相比的区位条件有哪些劣势?
(产业基础、科技力量、人才队伍、政策优势、劳动力价格、腹地范围等)
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3.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耕地锐减与肥力下降、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
(二)解决的对策
1、调整产业结构
制约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
2、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
问题:各城市功能不清,结构趋同;各城市与港澳的功能和结构趋同。
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香港、广州、深圳
3、加强规划与管理
例题与练习
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东深圳吸引了大量的民工涌入,但2005年广东深圳民工短缺明显,形成“民工荒”现象。据此回答1~2题。(双)
1.2005深圳出现“民工荒”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
A.广东深圳劳动人口大量减少 B.民工迁出地经济条件比深圳好
C.民工工资待遇相对较低 D.民工对物质文化生活的追求提高
2.从积极因素方面看,“民工荒”现象可以( )
A.保证民工迁出地人口不断增长 B.促进深圳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转型
C.加快深圳地区产品的升级换代 D.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右图为我国两个三角洲略图,读后回答3~5题。
3.甲、乙两地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差异主要是
A.耕地资源的质量高低
B.水源数量的丰歉
C.交通运输的便利程度
D.热量条件的好坏
4.甲、乙两地都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下列关于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在上个世纪80年代,由于外向型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速度加快
B.乙地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由外商投资推动工业化,进而带动城市化
C.甲地目前城市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当
D.乙地第三产业比重已远大于第二产业
5.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客观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甲、乙两地区均为我国常规能源和矿产资源贫乏地区,为此国家实施了许多重大工程来调配资源。下列资源调配与甲、乙两地区都有关的是
A.南水北调 B.西电东送 C.西气东输 D.晋煤南运
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回答6~7题。(双)
6.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
B.阶段Ⅰ城市化进程速度比阶段Ⅱ快
C.该国可能属发达国家
D.阶段Ⅱ,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
7.阶段Ⅲ,该国新增就业机会主要来自
A.资金密集型产业 B.技术密集型产业
C.资源密集型产业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