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肾综合征出血热.ppt.ppt

发布:2016-04-16约6.82千字共4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临床表现:临床主要表现:发热、出血及肾脏损害。典型病例呈五期经过 基本病理变化:全身广泛小血管、毛细血管损害 二、流行病学 1.宿主动物和传染源 有66种脊椎动物,我国53种,鼠猫狗免。黑线姬鼠——农村野鼠型出血热;褐家鼠——家鼠型出血热;大林姬鼠——林区。人不是主要传染源。 野鼠型 家鼠型 传染源 黑线姬鼠,大林姬鼠 褐家鼠 发病地区 农村,林区,垦区 城镇及郊区 流行类型 散发为主,局部点状 可爆发,亦有点状 发病季节 秋末冬初,初夏 3~5月 (11~1,5~7) 为小高峰 病情 典型,较重 轻,不典型 病死率 高(3~10%) 低(0.3~3.5%) 隐性感染 低,抗体滴度低 高,滴度高 2. 病理解剖pathology (1)血管 基本病变是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变性和坏死。 (2)肾 病变最显著,充血,水肿,出血,变性。 (3)心 右心房内膜下广泛出血。 (4)脑垂体及其他脏器 脑垂体肿大,充血、出血、坏死。后腹膜、肝、胰、脑实质、肺、肠亦有病变。 毛细血管损害:“三红”及酒醉貌、粘膜充血 erythematous spreading to face, neck and upper thorax, 出血倾向、DIC及充血、渗出水肿 petechiae (soft palate, axillary folds, thorax and back) 重者洒醉貌。漪涟波,金鱼眼。抓痕样出血点。 早期肾损:尿检蛋白尿、管型、血尿 ,少尿倾向,肾区扣痛。 renal function deteriorates, 2.低血压休克期hypotensive phase :第4~6病日,迟者第8~9日,一般持续1~3天,长者6日以上。发热期末或热退时发生。除休克症状外,其他症状加重,顽固性休克时可出现DIC,ARDS,脑水肿,广泛出血,急性肾衰。 3.少尿期oliguric phase :发生于第5~8病日,短者1日,一般2~5日,长者10日以上。500ml, 50ml. 可继休克后,与休克重叠,越过休克期。要与休克时少尿及肾前性少尿区别。无少尿型肾衰是肾小球受损而肾小管受损不严重所致。表现为尿毒症,酸中毒,水电解质紊乱,高血容量综合症(体表静脉充盈,脉洪大,脉压差增大,脸部胀满,心率加快)。病情与少尿、肾衰相平衡。 4.多尿期diuretic phase :第9~14日,短者1日,常为7~14日,长可达数月。为高渗利尿,肾小管吸收功能未复常所致。3000ml为多尿。移行期(500 ml~2000ml),多尿早期(2000ml,氮质血症未改善,症状仍重),多尿后期(3000ml,氮质血症,症状好转,一般4000~8000ml,少数15000ml以上,易继发休克,水电紊乱)。尿量回升突然增多,轻症,500~1000ml后不回升,肾损重,预后差。 5.恢复期convalescent phase :尿量恢复至2000 以下,精神、食欲基本复常。 后遗症:高血压、肾功能障碍、心肌劳损、垂体功能减退 T 中毒症状 少尿 无尿 休克 尿蛋白 不典型 38℃ 不明显 无 无 无 -+ 轻 39℃ 轻 无 无 无 +~++ 中 39~40℃ 较重 有 无 低压 +++ 重 ≥40℃ 严重 5d 2d 有 伴严重出血 危重 ≥40℃ 危重 5d 2d 难治性 各种严重 并发症 五、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与病情相关。第3日起WBC15~30×109/L,亦有50~100×109/L,类白血病反应。初期P增多,4~5日后,M+L%增多,出现异淋。PLT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