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出血热综合征.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肾综合征出血热
--------------------------------------------------------------------------------
一、名词解释(试举例说明)
1.汉坦病毒 Hantavirus
汉坦病毒,是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原体,属布尼亚病毒科的汉坦病毒属。为负性单链 RNA 病毒,形态呈圆形或卵圆形,有双层包膜,外膜上有纤突。其基因 RNA 可分为大、中、小三个片段,即 L 、 M 和 S 。其中 S 基因编码核衣壳蛋白, M 基因编码膜蛋白, L 基因编码聚合酶。根据血清学检查,可分为 11 型,其中引起人类 HFRS 者为汉滩病毒,汉城病毒,普马拉病毒和贝尔格莱德 - 多布拉伐病毒。
二、填空题
1.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染源是 黑线姬鼠 和 褐家鼠 ,典型临床有发热期、 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五期经过。其中第一期的“三大症状”指 全身中毒症状、毛细血管损伤 和 肾损害。
2.流行性出血热基因RNA可分大、中、小三个片段,S基因编码 核蛋白 ,M基因编码 膜蛋白 , L基因编码 RNA聚合酶 。
3.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临床表现中“三红”体征指的是 颜面潮红 、 颈红 、和 胸红 。
4.流行性出血热的治疗原则包括 早期发现、早期休息 、 早期治疗 以及 就近治疗 。
5.肾综合征出血热出血的主要原因包括 血管壁损伤 、 血小板减少和功能障碍 、 肝素类物质增加、 DIC 所致的凝血功能障碍 。
6. FRS的三大主症是 发热 、 出血 和 肾脏损害 。
三、最隹选择题
1. 哪种抗体对肾综合征出血热有早期诊断价值( B )
A.IgG 抗体;
B. 特异性 IgM 抗体;
C. 中和抗体;
D. 补体结合抗体 .
2. 肾综合征出血热引起的休克,属于( B )
A. 中毒性休克;
B. 低血容量(失血浆)性休克;
C. 出血性休克; D. 过敏性休克 .
3.下列病毒中,哪个不引起人类HFRS: (C)
A.汉滩病毒
B.汉城病毒
C.希望山病毒
D.普马拉病毒
4.上述五项选择分别符合流行性出血热典型的血常规表现 (A )
A 血白细胞增高,伴异常淋巴细胞增高及血小板减少;
B 血白细胞正常或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
C 血白细胞正常或增高,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D 血白细胞正常;
E 血白细胞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
5.流行性出血热少尿的原因是 A
A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B 肾血管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C 继发性醛固酮增多
D 肾小管重吸收增加
E 以上都不是
6.流行性出血热多尿期出现精神症状的原因是A
A 电解质失衡
B颅内感染
C 低血钾
D 血浆外渗
E 以上都不是
7. 流行性出血热继发感染易发生于C
A 发热期至低血压休克期
B 低血压休克期至少尿期
C 少尿期至多尿期
D 多尿期至恢复期
E 恢复期后
8. 男,28岁,农民,10月30日高热、头痛、腰痛、呕吐、腹泻。连续发热4天,鼻出血一次,用扑热息痛后退热,但出现头晕、尿少、排尿痛。血象:白细胞数18×10E9/L,中性粒细胞0.60,形态不正常的单核细胞0.12,淋巴细胞0.28,血小板50×10E9/L。尿中有膜状物。其诊断是A
A 流行性出血热
B 钩端螺旋体
C 败血症
D 肾盂肾炎
E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9. 有一来自林区的病人,于一月开始发热、头痛、呕吐5天就诊。体检:体温36℃,腋下有少许点状出血,血压10.6/8kPa,肝稍大,血象:白细胞数23×10E9/L,中性粒细胞0.65,淋巴细胞0.15,异型淋巴细胞0.12。最可能的诊断是C
A 急性病毒性肝炎
B 钩端螺旋体病
C 流行性出血热
D 败血症
E 斑疹伤寒
四、多项选择题
1. 有关流行性出血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BC
A 自然疫源性疾病
B 传染源主要是野鼠
C 主要流行高峰在冬春季
D 病人作为传染源的可能性大
E 广泛流行于亚非等国家,我国为重疫区
2. 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机制主要与下列哪些相关?ABD
A 病毒对血管的直接损害
B 免疫反应
C 脑垂体损害
D 各种细胞因子和介质的作用
E 心脏损害
3. 流行性出血热病理诊断的主要依据是 ABCDE
A 肾脏水肿、充血、出血
B 右心房内膜下广泛出血
C 脑垂体前叶充血、出血,凝固性坏死
D 纵隔水肿,后腹膜水肿
E 血管病变
4. 流行性出血热外渗现象主要表现在 ABC
A 球结膜水肿
B 面部浮肿
C 眼睑水肿
D 下肢浮肿
E 会阴部水肿
5. 流行性出血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