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综合测试1.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七单元综合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2013?海南中考)从明太祖废丞相到清初设军机处,这一过程表明( )
A.君权日益加强
B.地方权力过大
C.君权日益衰弱
D.丞相权力增大
2.一天,明朝大臣宋濂在家请客。第二天上朝时,朱元璋问他请了哪些客人,做了什么菜,他是否喝酒。宋濂一一作答,朱元璋笑着说:“全对,你没有骗我。”这件事反映的实质是( )
A.君权的强化
B.君臣关系亲善
C.君臣关系紧张
D.君主关心大臣
3.(2013?南宁中考)下列人物中,曾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友好往来的是( )
A.郑和
B.戚继光
C.李时珍
D.宋应星
4.(2013?青岛中考)搜集和整理资料、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郑和下西洋的资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目的
B.起止时间
C.远航次数
D.所到地区
5.明朝之所以能出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主要是因为( )
A.海上交通发达
B.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C.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D.造船技术高超
6.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下列不能体现其壮举的是( )
A.时间早、历时长
B.规模大、次数多
C.航程远、技术高
D.资本原始积累程度高
7.明朝沿海居民所 称的倭寇中的“倭”指的是( )
A.日本人
B.朝鲜人
C.越南人
D.荷兰人
8.(2013?广东中考)戚继光赋诗明志:“遥知夷岛(指日本)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诗中的“危”指( )
A.东北地区遭到入侵
B.台湾被殖民者强占
C.新疆地区遭受侵略
D.东南沿海倭患严重
9.(2013?青岛中考)他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大英雄:他以十三副铠甲起兵,出生入死,功勋卓著,也曾身陷囹圄;他多次遇刺却能逢凶化吉;他懂天文熟地理,谙韬略善用人;他戎马倥偬数十载,横扫白山黑水,统一女真各部,击溃大明王朝,成为威震北中国的一代铁血汗王!他是( )
A.阿骨打
B.忽必烈
C.努尔哈赤
D.皇太极
10.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有“万马齐喑究可哀”的诗句。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唐朝科举制度
B.元朝人分四等政策
C.明朝废除丞相
D.清朝大兴文字狱
11.清朝时,因为有人写了“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的诗句而惨遭杀害;有一个考官因出了一道“维民所止”的题目(清朝统治者认为他暗指“雍正无头”),丢官丧命。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 )
A.大兴文字狱
B.焚书坑儒
C.提倡言论自由
D.独尊儒术
12.清朝“文字狱”最为严重的时期是在( )
①顺治帝时 ②康熙帝时 ③雍正帝时 ④乾隆帝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3.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刘锐同学从图书馆借来了《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三本书,准备写一篇历史论文,下列论文题目最符合刘锐同学想法的是( )
A.浅议焚书坑儒
B.古代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C.明清的君主专制
D.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14.“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盘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对殖民者提出这一正义要求的民族英雄是( )
A.戚继光
B.郑成功
C.文天祥
D.岳飞
15.在康熙帝的御驾亲征下,清军取得了对噶尔丹叛军胜利的大战是( )
A.尼布楚战役
B.雅克萨反击战
C.乌兰布通之战
D.台州大捷
16.(2013?兰州中考)代表清朝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 )
A.节度使
B.御史大夫
C.军机大臣
D.驻藏大臣
17.清朝修建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的根本目的是( )
A.方便蒙古王公觐见皇上
B.让蒙古王公陪皇帝打猎
C.联络与蒙古王公的感情
D.加强中央与边疆少数民族的联系,以巩固统治
18.下列故宫建筑不属于后寝的是( )
A.乾清宫
B.坤宁宫
C.保和殿
D.交泰殿
19.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自秦朝以来,历代不断整修。明长城的起止点是( )
A.东起嘉峪关,西至鸭绿江
B.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C.东起嘉峪关,西至山海关
D.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
20.明长城的修建是为了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袭扰,其总长度为( )
A.6000余里
B.8000余里
C.10000里
D.12000余里
21.(2013?苏州中考)下列图片选自同一部著作,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些图片出自( )
农耕 织布 炼水银、朱砂
A.《水经注》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本草纲目》
22.下列中国古典小说的部分章节标题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