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病课件.ppt
大腸桿菌病大腸桿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的多種動物和人的一組腸道性共患傳染病,其主要侵害幼兒、幼畜,臨診表現主要為嚴重腹瀉和敗血症。
大腸桿菌病病原致病性大腸桿菌形態、培養特性和抵抗力形態中等大小桿菌、G-、無芽孢有鞭毛培養特性兼性厭氧營養要求不高對碳水化合物發酵能力強
大腸桿菌病病原抵抗力:不強50℃30分鐘、60℃15分鐘死亡常用消毒藥均有效
大腸桿菌病病原致病力抗原構造不同,能產生毒素內毒素:耐高熱,100℃30分鐘腸毒素:不耐熱(LT):60℃10分鐘破壞耐熱(LS):60℃以上較長時間
大腸桿菌病病原血清型:多種血清型血清型的分型依據菌體抗原(O)——171種表面抗原(K)——103種鞭毛抗原(H)——60種菌毛抗原(F)——血清型的表示方法O:K:H如O8:K25:H9O:K如O8:K88O:H如O168:H27
流行病學易感動物:各種家畜和家禽,如豬、牛羊、馬、雞、兔不同動物,引起發病的血清型有差異不同地區的優勢血清型有差別幼齡動物對本病易感
傳染源病畜禽、帶菌者病畜糞便排出病菌傳播途徑經消化道:污染的飼料和飲水呼吸道:雞傷口:子宮內、臍帶(牛)
促發因素未及時吸吮初乳饑餓、過飽、飼料不良、配比不當、突然改變氣候聚變集約化養殖,畜群密度過大、通風換氣不良飼養管理不良、環境用具消毒不徹底
豬的大腸桿菌病據仔豬的生長期和病原菌的血清型不同仔豬黃痢(黃痢型)仔豬白痢(白痢型)豬水腫病(水腫型)
仔豬黃痢仔豬黃痢:是大腸桿菌引起的初生仔豬(1周齡內,尤其是1-3日齡內)的一種急性、高度致死性的疾病。其以腹瀉和排黃色糞便為特徵,剖檢常有腸炎和敗血症,有的無明顯病理變化。
仔豬黃痢臨診症狀潛伏期:短12小時內,長僅1-3日內臨診表現:一窩仔豬出生是體況正常,後相繼發生腹瀉、消瘦死亡糞便黃色漿狀、內含凝乳小片嚴重肛門鬆弛、排糞失禁、肛門冒出稀糞發病率和死亡率很高,可達90-100%
仔豬黃痢病理變化:屍體嚴重脫水頸部、腹部的皮下常有水腫腸粘膜急性、卡他性炎症,表現為腸壁變薄、鬆弛、充氣或充血,十二指腸尤嚴重腸系膜淋巴結彌漫性小點出血肝、腎凝固性小壞死灶
仔豬白痢仔豬白痢是大腸桿菌引起的仔豬(主要10-30日齡)的一種常發疾病,以排泄乳白色或灰白色的漿狀或糊狀糞便為特徵。其同窩仔豬中發病率約50%,病死率低,但影響仔豬的生長發育。
仔豬白痢臨診症狀病豬突然發生腹瀉,排出漿狀或糊狀糞便色乳白色、灰白或黃白,具腥臭味,其腹瀉次數不等病豬弓背、行動緩慢病程2-3天,長可達1周左右可自行恢復,死亡很少
病理變化屍體外表蒼白、消瘦、腸粘膜卡他性炎症,胃內積有多量凝乳塊腸系膜淋巴結輕度腫脹
豬水腫病豬水腫病:是大腸桿菌引起的小豬(30日齡以上)的一種腸毒血症,其特徵為胃壁和其他某些部位發生水腫,該病的發病率不高,但死亡率很高。
豬水腫病臨診症狀突然發病、精神沉鬱、體溫無明顯變化病豬靜臥一隅,肌肉震顫、抽搐,四肢滑動游泳狀病豬呻吟、弓背、站立不穩或不能站立,行走時無力或共濟失調水腫:主見於臉部、眼瞼、結膜和齒齦,有時波及腹部和頸部的皮下,有些豬無。病程:一般1-2天。可長達7天,病死率:約90%
豬水腫病發病特點主要斷乳仔豬發病,也可偶發於數日齡至4月齡體況健壯,生長快的仔豬易發發病似於飼料、飼養方法的改變、氣候變化等有關
豬水腫病病理變化:水腫胃壁水腫,多見於大玩部和噴門部,粘膜層和肌層之間膠凍樣水腫,嚴重可增厚2-3釐米膽囊、喉頭、大腸腸系膜出血胃底彌漫性出血、腸漿膜充血、出血積液心包和胸腔有較多積液
豬大腸桿菌的防制綜合防制措施加強飼養管理消除本病發生的誘因是控制本病的首要方法,也被證明了是最有效的方法。動物加強產前和產後的飼養管理和護理執行良好的衛生防疫制度,經常進行消毒
藥物預防和治療對於急性的大腸桿菌病畜,往往不及救治大腸桿菌對多種抗生素,但大腸桿菌很容易產生耐藥性,選擇敏感性藥物,避免抗藥性的產生。喹諾酮類藥物,如黃痢可用氧氟沙星0.5ML/Kg體重.次,恩諾沙星3-5mg/Kg體重.次;均可2次/日,連用三天。
大腸桿菌的防制免疫預防雖血清型多,但接種疫苗仍是一種有效方法確定本地區優勢血清型,免疫自家多價滅活苗基因工程苗:K88、K99免疫方法:懷孕母豬產前40天和15天可各免疫1次本場豬血清或高免豬血清,肌肉注射或口服1-2ml
大腸桿菌病大腸桿菌的形態
仔豬大腸桿菌病
仔豬大腸杆菌病排出白色或黃色稀糞
豬水腫病腸間膜水腫、腸漿膜充血出血
豬水腫病上:胃粘膜水腫呈半透明狀皺襞減少下:胃壁水腫斷面,粘膜下層增厚10-20倍
豬水腫病眼瞼水腫、充血前肢呈跪爬姿勢
豬水腫病胃大彎粘膜和胃壁水腫,肌層與粘膜分離,其間充滿稀薄水腫液
禽大腸桿菌病禽大腸桿菌病:是由大腸桿菌感染所引起的多種禽病的總稱家禽感染後,因大腸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