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教育财政学—日本义务教育财政制度研究.ppt

发布:2016-11-04约字共2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日本义务教育财政制度研究 研究结构 一、日本义务教育财政制度的基本理念 二、日本义务教育财政制度的历史演变 三、日本义务教育财政制度的现实状况 四、日本义务教育财政制度的实施效果 五、我国对日本义务教育财政制度的借鉴 一、日本义务教育财政制度的基本理念 (一)日本义务教育财政制度的基本概念 1、教育财政 教育财源的筹集和管理是教育财政的主要内容,教育财政的主题是国家,内容是一种财政分配行为。 2、财政转移支付 财政转移支付(fiscal transfer) 特指政府间的财力上下移动的一种制度,是财政资金在政府间的一种再分配形式。分为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 3、义务教育费国库负担制 是日本中央政府对地方公共团体的一项有关义务教育的专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4、义务教育国库补助制度 是日本中央政府对地方公共团体的专项义务教育经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其费用称作国库补助金。 5、地方交付税制度 是日本中央政府将某些税种税收收入按比例返还给地方政府的均等化财政转移制度,由中央直接向道府县和市町村两级政府分配。 二、日本义务教育财政制度的演变 (一)战前义务教育财政制度的初创 1、基层町村负担制的建立及困境:依靠学费和日本地方政府承担义务教育费用,日本义务教育发展缓慢。 2、国库补助制度的开创及完善:通过《小学校令》、《地方学事通则》、《小学校教育费国库补助法》、《市町村立学校教育经费国库补助法》等法律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完全就学。 3、义务教育免费制度的确立及发展 1908年日本义务教育年限由4年延长至6年;1918年颁布《义务教育国库负担法》,明确了义务教育费由国家和地方共同负担的原则; 教育财政问题并不是教育本身能够解决的,只有国家成为负担主体,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才促进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二、战后义务教育财政制度的发展 1、战后义务教育财政制度的恢复 战后文部省将教育投资的重点确定为恢复义务教育,到1950年义务教育经费达到国家经费总额的72.1%。 2、义务教育财政制度的扩充和发展 60、70年代经济的高速发展,前期完成对义务教育的巩固和提高,后期投资重点向学前、高中、大学倾斜,义务教育经费由50年代的占学校教育经费的70%减至60年代后期的50%左右。 3、八九十年代的义务教育财政改革 80年代以来,日本逐步改变教育投资强烈的经济取向,强调人的精神丰富性,提出了把学校教育纳入终身学习体系的设想。 90年代日本教育改革主要围绕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展开,力图将义务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满足国民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重视学生丰富个性的培养。 三、21世纪以来日本义务教育财政制度的改革 1、义务教育财政“三位一体改革” 国家将国库补助金、地方税源、地方交付税和在一起,进行“三位一体”改革。 2、导入义务教育费“总量裁定制” 国家不再按照费用项目进行逐项配套补助,而是由国家依据《义务教育标准法》,根据各地区义务教育在校生数量确定各地区应配置的教师数量,乘以全国教师平均工资,计算出国家应该承担的各地方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工资总额的三分之一,交由地方政府,由地方政府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发放标准,灵活掌握教师工资的发放和补助。 3、修改相关教育财政法律 2005年修改《义务教育国库负担法》将国库对义务教育费的负担率由二分之一改为三分之一;同年修改《市町村立学校职员工资负担法》,将教师任用权和薪金负担责任一并交给道府县;同年还修改《义务教育诸学校设施费国库负担法》,主要内容扩大地方裁量权,设立特别交付金制度,负担学校的改建、维修,大规模改造等;2006年底,修改《学校教育法》,将新的义务教育财政政策进行了重申。 三、日本义务教育财政制度的现实状况 一、日本义务教育财政管理体制 1、义务教育财政宗旨、原则和来源 宗旨保证日本国民的受教育权,保证国民受教育机会均等和接受免费的义务教育。 原则主要有:教育经费为设置者负担原则;不断完善教育条件原则;教育机会均等原则;实行育英奖学贷款原则;尊重学术和教育自有原则;对就学困难者进行奖励和扶助原则。 来源:一般财政收入;教育公债制度;捐款;教育基金制度。 2、义务教育财政管理系统 日本由大藏大臣统管国家财政,教育预算由其下设文部科学省制定,纳入全国财政预算。 日本地方教育财政最高长官是知事(相当于我国的省长)和町长(市长),负责地方教育经费的保障。 (二)日本义务教育财政规模 1、教育费投入概况 日本国家预算中用于教育的投入称为文教费,2004年日本文教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8%,低于美国的7.4%,但与欧洲国家大体持平,日本教育投入比例低,是因为日本7成的四年制大学教育、9成的短期大学、8成的幼儿园均为私立学校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