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远端假体周围骨折1例.docx

发布:2025-01-20约2.5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1-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远端假体周围骨折1例

一、病例简介

(1)患者女性,64岁,主因“右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3年,加重伴活动后关节肿胀1个月”入院。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膝关节疼痛,活动时加剧,休息后可缓解,未予以重视。近1个月来,患者右膝关节疼痛加重,活动后关节肿胀明显,严重影响日常生活,遂来我院就诊。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规律口服降压药物,血压控制可。无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等病史。否认吸烟、饮酒史。

(2)入院查体:右膝关节肿胀,皮温正常,局部压痛明显,关节活动度受限。左膝关节活动良好,无肿胀及压痛。辅助检查:右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示:右股骨远端及胫骨平台假体周围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远端假体柄上。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等检查无异常。

(3)患者入院后诊断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远端假体周围骨折”。患者入院后积极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并请相关科室会诊,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患者对手术及术后康复治疗表示理解,并积极配合。

二、病史与检查

(1)患者女性,64岁,因右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3年,加重伴活动后关节肿胀1个月入院。患者3年前因右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在省级医院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恢复良好,未出现明显不适。然而,近1年内患者逐渐出现右膝关节疼痛,且活动后加剧,休息后有所缓解。患者曾于当地医院就诊,给予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及局部理疗治疗,症状有所缓解但未根本改善。1个月前,患者疼痛加重,活动后关节肿胀明显,夜间痛醒,影响睡眠及日常生活。

(2)入院时查体:右膝关节明显肿胀,皮温正常,局部压痛明显,关节活动度受限,尤其是伸直及屈曲活动受限明显。左膝关节活动良好,无肿胀及压痛。患者神志清楚,精神可,心率80次/分,血压120/80mmHg,心肺听诊无异常。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等均正常。右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显示:右股骨远端及胫骨平台假体周围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远端假体柄上,骨折端有移位。CT检查进一步显示:骨折类型为股骨远端假体周围骨折,骨折线穿过假体柄。

(3)在入院后,患者接受了进一步的检查,包括磁共振成像(MRI)和骨扫描,以评估骨折的细节和软组织损伤情况。MRI检查显示骨折线清晰,骨折端无软组织嵌入,假体与骨质的接触良好。骨扫描显示骨折部位代谢活跃,提示存在骨折愈合的潜在风险。此外,患者还接受了血管彩超检查,以排除血管损伤和神经损伤的可能性。所有检查结果均支持临床诊断,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

三、诊断与治疗

(1)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诊断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远端假体周围骨折。患者骨折线位于股骨远端假体柄上,骨折端有移位,属于复杂性骨折。考虑到患者的年龄、骨折类型及假体稳定性,经多学科会诊,决定采用手术干预进行治疗。

(2)手术方案为闭合复位、股骨远端假体取出、骨折端清创、骨折端固定及股骨远端假体置换。手术过程中,患者全身麻醉,采用后外侧入路,充分暴露骨折部位。首先,闭合复位骨折,然后取出原有假体,清除骨折端坏死组织及污染,对骨折端进行清创处理。接着,使用锁定钢板对骨折端进行固定,确保骨折端稳定。最后,根据患者骨骼情况,选择合适型号的股骨远端假体进行置换。

(3)手术后,患者转入康复病房,接受抗感染、止痛、营养支持等治疗。术后第1天,患者开始进行下肢关节活动度练习,以预防关节僵硬。术后第2天,患者可进行床上坐起,逐渐增加活动量。术后第3天,患者可进行床边站立及行走训练。术后第7天,患者复查影像学检查,确认骨折端复位良好,假体位置满意。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感染、血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第2周,患者出院,继续在康复中心进行康复训练,直至关节活动度恢复正常。

四、术后康复与随访

(1)患者在术后第1周内,主要进行关节活动度练习,以预防关节僵硬。康复治疗师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关节屈伸活动,每天3次,每次30分钟。此外,患者还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度练习,以辅助恢复关节活动范围。

(2)术后第2周,患者开始逐步增加活动量,包括床边站立、行走训练。康复治疗师指导患者使用助行器进行短距离行走,逐渐增加行走时间。同时,患者开始进行平衡训练,以提高站立和行走时的稳定性。

(3)术后第3周,患者进入康复治疗的关键阶段。康复治疗师开始指导患者进行抗阻训练,以增强肌肉力量。患者进行股四头肌、大腿后侧肌群等肌肉的渐进性抗阻训练,每天3组,每组10次。在此期间,患者还需继续进行关节活动度练习和平衡训练,以确保关节功能和身体平衡的全面恢复。

随访方面,患者于术后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第12个月进行定期随访。随访内容包括询问患者的主观症状、检查关节活动度、评估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在随访过程中,患者症状逐渐改善,关节活动度逐渐恢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