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施工导流与截流教案.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九章 施工导流与截流
概述:
水工建筑物一般修建在河床上,为创造干地施工条件,必须 解决施工期水流的控制问题。
水利工程施工的三个里程碑:导流建筑物完建;拦洪蓄水; 第一台机组发电。
导流:避免河水对施工的不利影响,创干地施工条件,修
建围堰围护基坑,将河床中水流按预定方式加以控制,全部或部 分导向下游。
3.导流的任务
划分导流时段,确定导流标准和设计流量;
选择导流方案及导流建筑物的型式;
进行导流建筑物的布置、构造、尺寸拟定;
进行导流建筑物的修建、拆除封堵等。
第一节 导流
一、导流的基本方法
(一)全段围堰法导流(河床外导流)
1.概念:在河床主体工程的上、下游各修建一道拦河围堰,
使上游来水经过预先修建的临时或永久泄水建筑物下泄,主体工
1
3
3
程在排干的基坑中施工。
适用:河床狭窄,基坑工作面不大、水深流急或覆盖层深 厚难于修建纵向围堰的工程。
优点:工作面大,可利用永久泄水建筑物导流,节约投资。
导流建筑物的型式
(1)隧洞导流
适用:山区河流,河谷狭窄,两岸地形陡峻,山岩坚实。
缺点:造价高,工期长,施工复杂,隧洞断面不可能很 大,泄流能力有限(2000-2500m /s),所以,汛期一般须另寻出 路。
优点:与主体工程施工干扰小。宜尽量与永久建筑物连 接。
布置要求
避免洞线穿过断层、破碎带以及较大的冲沟,无法避免时 应大交角穿过。
洞顶岩石厚度至少应大于洞径的 2-3 倍(保证隧洞结构稳 定)。
2
0030
0
0
3
0
c.洞线尽量为直线,如有弯曲,进出口直线段应大于 10 倍洞
径或洞宽,转弯半径应大于 5 倍洞径或洞宽,且转角宜大于 60 。
隧洞进出口与河道主流的交角不超 30 ,同时进出口与上下 游围堰之间应有适当距离,一般大于 50m。
隧洞进出口高程应适当,尽量满足施工和运行的需要。 (2)明渠导流
适用:岸坡平缓,有宽广滩地的平原河道。尽量利用老 河道或裁弯取直,可节约造价。
特点:导流流量大(10000m /s),施工方便,利于机械 化,利于通航和过木。
布置要求
水流畅通,泄水安全,施工方便,渠线短,开挖量小。
明渠进出口布置应平顺,水流方向与河道主流的交角不超
30 ,转弯半径应大于 5 倍渠底宽,同时进出口与上下游围堰之间 应有适当距离,一般大于 50m。
c.明渠水面到基坑水面之间的最短距离应大于 2.5-3.0H,以 减少向基坑渗漏。
(3)涵管导流
3
适用:小流量河流或仅担负枯水期导流的土坝、堆石坝 工程。
缺点:涵管外壁和坝身防渗体之间易发生渗流。应严格
该处回填质量,并每各一定距离设置截渗环。注意接缝止水。 (4)渡槽导流
(二)分段围堰法导流(河床外导流或分期围堰)
1.概念:用围堰将水工建筑物分期分段围护起来进行施工的
方法。分段是指从空间上用围堰将拟建水工建筑物围成若干施工
段分别进行施工,分期是指从时间上将导流分成若干个时期。一 般采用两段两期导流法。
适用:河道宽阔、流量大、河床覆盖层较薄,施工期较长, 有通航要求工程。
优点:导流费用一般较低,大中型工程广泛采用。
布置内容:一期工程位置的选择,河床的束窄度,各期围 堰的布置,导流底孔的布置(高程、数目、尺寸)
导流方法
前期一般由束窄的河床导流,后期一般可利用完建的泄水建 筑物导流。导流方法如下:
(1)束窄河床导流
4
(2)底孔导流
概念:修建混凝土坝时,在坝内修建临时或永久底孔, 让部分或全部导流流量通过底孔宣泄到下游。
优点:挡水建筑物的上部施工不受干扰,利于坝体均匀、 连续施工。
缺点:增加钢材用量;封堵水头较高,安放闸门困难;
封堵不好,会降低坝体的整体性,易渗漏;导流期易被漂浮物堵 塞。
4)封堵:临时底孔,导流任务完成后应进行封堵。封堵原 则是由低孔堵起,以减少封堵是水压力。
(3)坝体缺口导流
概念:在未建成的坝体上预留缺口宣泄洪峰流量,待洪 峰过后,上游水位回落再修筑缺口。
优点:不影响大坝施工,减小围堰高度。
适用:河水暴涨暴落,其他建筑物不足泄洪。
(三)淹没基坑导流
适用:河流水位、流量变幅大,含沙量较少,且被保护对 象允许施工期过水(混凝土坝、堆石坝)。
优点:减少导流建筑物的投资。
5
二、围堰工程
(一)概述
1.围堰:围堰是临时挡水建筑物,用来维护基坑,使建筑物
在干地施工。导流任务完成后,对不能作为永久建筑物或妨碍永 久建筑物运行的部分应予以拆除。
2.围堰的基本要求
具有足够的稳定性、防渗性、抗冲性和强度。
造价便宜、构造简单,方便施工、管理,便于拆除。
围堰布置要求水流平顺,不发生严重局部冲刷。
围堰的接头与岸边的联结要安全可靠,防止集中渗漏 等破坏作用引起围堰失事。
3.围堰分类
(1)按材料:土石、混凝土、钢板桩格、草土、木笼 (2)按布置型式:纵向、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