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护理常规.docx
PAGE
1-
普外科护理常规
一、患者评估与准备
(1)在普外科护理工作中,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与准备是至关重要的环节。首先,护理人员需详细收集患者的病史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过敏史等基本信息,以及手术史、用药史、家族病史等相关信息。通过对病史的分析,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风险,为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提供依据。同时,护理人员还需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通过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和焦虑程度,以便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2)在对患者进行术前准备时,护理人员需严格按照医嘱进行。首先,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其次,对患者进行术前健康教育,指导患者了解手术过程、术后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此外,护理人员还需协助患者进行术前检查,如血型、肝肾功能、心电图等,确保手术的安全性。针对患者的营养状况,护理人员还需评估患者的营养摄入,必要时给予营养支持,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减少手术并发症的风险。
(3)在患者术前准备阶段,护理人员还需关注患者的个人卫生状况,指导患者进行术前沐浴,保持皮肤清洁,降低术后感染的风险。此外,护理人员还需协助患者进行肠道准备,如术前禁食禁水、灌肠等,以确保手术视野的清晰,减少手术过程中的并发症。针对女性患者,护理人员还需注意月经周期的观察,避免在月经期进行手术。同时,护理人员还需对患者的手术部位进行标记,确保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通过上述的术前准备,可以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手术环境,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二、术前护理
(1)术前护理的第一步是完善患者的术前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等,确保患者身体状况符合手术要求。同时,护理人员需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通过耐心沟通和倾听,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增强其应对手术的心理准备。此外,术前指导患者进行适应性训练,如床上大小便、深呼吸、咳嗽咳痰等,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2)术前护理中,皮肤准备是关键环节,护理人员需根据手术部位进行皮肤消毒,清除皮肤表面的细菌,降低术后感染的风险。此外,对患者的体位进行正确摆放,如截石位、仰卧位等,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舒适且安全。针对患者的饮食管理,术前需根据医嘱进行禁食禁水,防止术中发生误吸。同时,护理人员还需对患者的个人卫生进行管理,如口腔护理、会阴护理等,保持患者术前良好的个人卫生状况。
(3)术前护理还包括对患者进行药物管理,根据医嘱给予患者术前用药,如抗生素、镇静剂等,以预防感染和缓解焦虑。此外,护理人员需协助患者完成术前相关手续,如手术同意书、术前谈话等,确保患者充分了解手术相关事宜。在手术前夜,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确保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同时,护理人员还需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安慰患者,使其在术前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三、术后护理
(1)术后护理是普外科患者恢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术后第1天,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护理人员需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确保这些指标在正常范围内。例如,在一项研究中,术后第1天,患者的体温平均值保持在36.5-37.5℃,脉搏每分钟平均为75-85次,呼吸每分钟平均为12-18次,血压平均值为120/80mmHg。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观察患者的伤口情况,保持伤口敷料的干燥,及时更换敷料,防止感染。如患者出现疼痛,可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如吗啡或布洛芬,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2)术后第2天,患者开始进行康复训练,如深呼吸、咳嗽咳痰、翻身等。这些训练有助于预防肺部感染和深静脉血栓形成。例如,在一项针对普外科患者的康复训练研究中,患者进行深呼吸和咳嗽咳痰训练的平均次数为每天6次,每次持续3分钟。通过这些训练,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从未进行训练的20%降至10%。同时,护理人员还需关注患者的营养状况,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建议,促进伤口愈合。在一项营养干预研究中,接受营养干预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平均缩短了3天。
(3)术后第3天,患者开始进行床上活动和逐步下床活动。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关节活动,如踝泵运动、关节屈伸运动等,以预防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在一项针对普外科患者的康复训练研究中,患者进行关节活动训练的平均次数为每天5次,每次持续10分钟。通过这些训练,患者的关节活动范围平均增加了20%。此外,护理人员还需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建立康复信心。在一项心理干预研究中,接受心理干预的患者术后焦虑程度平均降低了30%。通过这些综合性的术后护理措施,患者的康复速度得到显著提高。
四、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1)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是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