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讲 教学目的 整体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作用和制订步骤 教材分析 重点: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作用
难点:零部件的工艺性和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步骤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内容:
第四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4.1概述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规定产品或零部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
一、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作用
1、工艺规程是生产计划、调度、工人操作、质量检查的依据;
2、工艺规程是生产准备(包括技术准备)工作的基础
1)技术关键分析与研究
2)专用工装设计和制造或采购
3)原材料及毛坯的供应
4)设备改造或新设备的购置或定做
3、工艺规程是设计新建和扩建车间(工厂)的基础
1)确定生产需要的机床种类和数量
2)确定机床布置和动力配置
3)确定车间面积
4)确定工人的工种和数量
二、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格式
机械加工的工艺过程卡片
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三、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原则、步骤和内容
(一)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原则
1.必须可靠地保证零件图纸上所有技术要求的实现。
2.在规定的生产纲领和生产批量,一般要求工艺成本最低。
3.充分利用现有生产条件,少花钱,多办事。
4.尽量减轻上人的劳动强度,保障生产安全,创造良好、文明的劳动条件。
(二)设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步骤和内容
1.阅读装配图和零件图
了解产品的用途、性能和工作条件,熟悉零件在产品中的地位和作用。
2.工艺审查
审查图纸上的尺寸、视图和技求要求是否完整、正确、统一,找出主要的技术要求和分析关键的技术问题;审查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零件的结构工艺性:是指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制造该零件的可行性和经济性。功能相同的零件,其结构工艺性可以有很大差异。所谓结构工艺性好,是指在现有工艺条件下既能方便制造,又有较低的制造成本。
零件的结构工艺性举例:
3. 熟悉或确定毛坯
确定毛坯的主要依据是零件在产品中的作用和生产纲领以及零件本身的结构。
毛坯的种类:铸件、锻件、型材、焊接件、冲压件等
4.拟订机械加工工艺路线
1)定位基准的选择
2)加工方法的确定
3)加工顺序的安排
4)热处理、检验及其他工序的安排
5.确定满足各工序要求的工艺装备(机床、刀具、夹具、量具)对需要改装或重新设计的专用工艺装备应提出具体的设计任务书。
6.确定各主要工序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
7.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和公差
8.确定切削用量
9.确定时间定额
10.填写工艺文件
节小结 整体介绍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作用和制订步骤;掌握零部件的工艺性分析方法和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步骤。
第一讲 教学目的 学习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的主要步骤及其主要内容 教材分析 重点:各主要步骤的作用、目标和方法
难点:定位基准的选择,加工方法的选择,加工顺序的安排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内容:
第四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4.2工艺路线的制定
一.定位基准的选择
(一)粗基准的选择
1.粗基准
未经机械加工的定位基准称为粗基准。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中第一道加工工序所采用的定位基准都是粗基准。
2.选择原则
1)保证相互位置精度要求的原则
如要保证工件上加工面与不加工面的相互位置要求,应以不加工面为粗基准。如图所示。
2)保证加工表面加工余量合理分配的原则
如要首先保证工件某重要表面的余量均匀,应选择该表面的毛坯面为粗基准。
3)便于工件装夹的原则
选择粗基准时,必须考虑定位准确,夹紧可靠以及夹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等。这样要求选用的粗基准尽可能平整、光洁和足够大的尺寸,不允许有锻造飞边,浇铸浇口,或其他缺陷。
4)粗基准一般不得重复使用的原则
若能采用精基准定位,同一方向上的粗基准一般不应被重复的使用。
(二)精基准的选择
1.精基准
以机械加工过的表面作为定位基准。
2.出发点
保证设计技术要求的实现以及装夹准确、可靠、方便。
3.选择原则
(1)基准重合原则
尽可能的选择被加工表面的设计(工序)基准为精基准。
(2)基准统一原则
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