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铁路企业内部控制思考与对策.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关于加强铁路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与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铁路运输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新情况和新挑战。内控制度在铁路运输企业发展战略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对铁路运输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存在问题、形成原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铁路运输企业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铁路企业 内部控制 对策
内部控制在企业发展战略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向管理要效益的重大意义日益突出,但铁路运输企业仍然还存在内部控制不力、执行不到位等问题,需要将内部控制贯彻企业管理全过程,进而支持和指导更广范围内的经营管理
一、目前铁路运输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不足
(一)法人治理结构不成熟,组织不完善
铁路运输企业经过结构性布局调整,撤销合并了不少企业,除合资铁路公司按照公司治理结构要求,设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机构以外,绝大多数铁路运输企业还是以党委会、党政联席会、职代会、工会为生产经营服务,缺少监督性。企业拥有子公司的,没有建立科学的投资管控制度,没有履行好出资人职责。从组织结构看,我国铁路运输企业的组织结构尚未达到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不少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机构之间各自为政,权责不明,推诿责任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缺乏科学性
国家出台《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后,中国铁路总公司制定出台了相应实施细则。铁路运输企业包括车务、机辆、供电、工电及客运等部门,实际工作中,内控制度体系并未涵盖所有职能部门、业务经办人员和经济业务,并出现了针对重点经济业务比一般经济业务的内控制度多,针对财务部门人员内部控制要求比其他部门人员多;针对基层部门人员的内控制度比领导人员多等情况,导致头重脚轻、顾此失彼现象时有发生,失去了制度应有的约束力和严肃性
(三)内控制度设计有缺陷,措施不得力
目前,不少铁路运输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仍然缺乏科学性和连贯性,致使内部控制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如有的企业快速发展,业务拓展至异地乃至境外,但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滞后,加上企业通常注重事后控制而忽视了事前、事中风险预防,没有建立自我防范与约束机制,使企业经济利益受损,存在内部控制设计上的缺陷。此外,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存在机构不健全,组织架构不合理,职责分工不明确等问题,导致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和客观性,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四)内部信息存在梗阻,传递不通畅
内部信息传递,是企业内部各管理层级之间通过内部报告形式传递生产经营管理信息的过程,便于企业各管理层级和全体员工掌握相关信息,促进正确履行职责。而不少单位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内部控制制度在实际工作中未能有效反馈至领导层,违规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从而导致决策失误,相关政策措施难以落实,影响运输生产经营有序进行,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
二、铁路运输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相对薄弱
我国铁路运输企业经营业务涉及运输、采掘、制造、建筑、房地产、批发零售、餐饮服务、旅游服务、运输延伸服务、文化娱乐、高新技术等行业,随着近年来铁路快速发展,铁路运输企业遇到许多新情况。由于铁路内控制度一般都是针对经常重复发生的业务而设置的,对不经常发生或未预计到的业务,原有控制就可能不适用,内控制度的局限性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效果
(二)管理者对内部控制制度重视不够
铁路运输企业迈向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管理者对内控制度认识不够,思想还停留在行政领导的角色上,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把企业当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对内控制度的认识还停留在内部牵制的阶段,认为建立内控制度就是制定一些防范措施,忽视了内控制度是互相监督制约的动态机制。一些管理者受奖惩激励约束机制的影响,只追求利润业绩,忽视了内控制度的约束,利用内控制度的局限性从事违规活动的情况不断增多
(三)内部控制制度执行落实不力
内控制度本应是针对企业所有成员的一种控制措施和制度,无人可以例外。铁路运输企业在管理上具有高度集中、统一领导、半军事化管理的特点,领导人员多由上级主管部门任命,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权力和地位,少数领导人员总是会找各种借口和理由,凌驾于内控制度之上,内控制度往往会出现真空地带。领导人员不以身作则,自律性差,也就不可能制定出科学完善的内控制度,更不可能采取有效的内控措施,内部控制效果难以让人满意,进而导致内控制度建设流于形式
(四)内部监督机构及人员经验不足
作为内部控制重要组织机构的内部审计部门,本应在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防范企业经营风险上发挥重要作用,但由于部分审计人员基层工作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