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第一课时教案.doc

发布:2019-05-01约2.86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二生物必修三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 长师中学 黄小凤 第 PAGE 2 页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理解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和散失,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营养级之间的能量变化关系,发展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 2、学会分析、推算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并学会应用“传递效率”解决相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生态系统食物网中能量流动的渠道和数量的分析,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识图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培养学生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来分析事物。 2.站在生态道德角度,理解一些生态学观点,使学生懂得对资源的利用应遵循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为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做准备.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难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和逐级递减的原因。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工具:《随堂优化》学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程 序 教 学 活 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假设你像鲁滨逊那样流落在不毛的荒岛上,只有15Kg玉米和一只母鸡可以食用,那么使自己活的最长的办法是: 1.先吃鸡,然后吃玉米 2.先吃玉米,同时用部分玉米喂鸡,吃鸡生产的蛋,最后再吃鸡 教师: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我们共同来看看鲁滨逊的选择是——先吃鸡,后吃玉米。 【PPT】母鸡提出抗议。 教师:对于母鸡的抗议,我们必须给它一个合理的解释,这就得用到我们这节课的内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每组学生各选一名代表,做出选择。(绝大部分学生选择的是2) 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概念 新课讲解: 提问:什么叫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时间3分钟): 1、能量是如何“输入”生态系统的? 2、能量“传递”的途径是什么? 3、能量是通过什么方式“散失”的? 学生齐声朗读: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时间3分钟): 二、能量流动的过程 以“草→兔子→老鹰”的食物链为例子,说 出食物链中各生物所属营养级,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具体成分。 回忆生态系统的结构知识,请学生回答 1、能量流经第一营养级的过程 教师:以食物链中以“生产者”为例,分析该营养级能量流动的来源和去路。 提问: 1、小草的能量来自哪里? 2、照射在草地上的太阳能如何被小草吸收?这些能量都被小草吸收了吗? 3、小草吸收了太阳能后,这些能量有哪些去向? 总结:多媒体课件演示能量流经第一营养级的示意图 学生讨论回答 1、固定的太阳能 2、光合作用,1%左右。 3、通过呼吸作用散失; 被分解者利用(最终通过分解者的呼吸作用散失能量); 流入到下一个营养级 2、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过程 提问:4、兔子把草吃进肚子里,草中的能量都被兔子吸收了吗? 5、兔子吸收了能量后,这些能量有哪些去向? 归纳: 【PPT】食物链整体的能量流动图。 随堂反馈:把箭头换成字母,提问字母代表的含义 归纳总结:结合食物链的能量流动,分析、讨论以下内容: 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源头在哪儿? 2、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什么? 3、生态系统能量的总值为多少? 4、什么是能量流动的渠道? 思考回答 4、不是 5、老师提示 学生以此类推,说出能量在该食物链各营养级的来源和去路。 学生回答 以问答的形式让学生归纳总结 三、能量流动的特点 【PPT—动画演示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 老师:仔细观察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请将图中的数据进行整理,完成表格。 营养级 流入 能量 输入下一营 养级的能量 呼吸作用 散失 分解者分解 (呼吸散失) 未利用 能量传递 效率 生产者 植食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 提问:1、能量在流动、转化后,流入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呼吸作用散失、分解者分解及未被利用的能量总和是多少? 分析每一营养级能量的 “流入” 和 “流出(包含未利用)” 是否平衡? 2、随着食物链的延伸,能量在各营养级的含量上有什么特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中哪些方式表现了该特点? 3、表格中各营养级能量传递效率是多少? 提示:能量传递效率=输入到后一营养级的能量(同化量)/本营养级的能量(同化量) 结论:能量在两个营养级之间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 4、为什么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不能百分之百地流到下一个营养级? 学生讨论、回答: ①各营养级的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消耗相当大的一部分能量 ②各营养级总有一部分生物的能量未被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利用 ③各营养级的尸体、粪便等流入到分解者被利用 教师:由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