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实验六染色体组型分析分析.ppt

发布:2017-05-06约小于1千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实验六 染色体组型分析 一.目的要求 通过人类染色体组型分析,了解和掌握根据染色体形态进行组型分析的方法,为细胞遗传学研究奠定基础。 二.预备知识 染色体组型分析又叫核型分析。对生物某一个体或某一分类单位(亚种、种等)的体细胞染色体按一定特征排列起来的图象(染色体组型)的分析。一般有四种方法:(1)常规的形态分析;(2)带型分析;(3)着色区段分析;(4)定量细胞化学方法 。 染色体组型分析有助于探明染色体组的演化和生物种属间的亲缘关系,对于遗传研究与人类染色体疾病的临床诊断也非常重要。 染色体组型分析的主要标准: 1.染色体绝对长度:即一条染色体从一端到另一端的长度,以微米(μ)为计量单位; 2.染色体相对长度:某条染色体的绝对长度/一个染色体组染色体的总长度×100%; 3.副缢痕:除着丝粒以外,在染色体上另一不着色的狭窄区域;副缢痕的有无,是识别染色体个性的重要指标; 4.随体:染色体末端的一球状或棒状小体;随体的有无,大小和形态也是识别染色体个性的重要指标; 5.长臂(q)和短臂(p)的长度:染色体着丝粒两测部分称为染色体臂;如两臂长短不等则分别称为长臂和短臂。 6.臂率:臂率(臂比值)= 长臂长度/短臂长度 7.着丝粒定位:每对染色体上着丝点位置不一样,可分为四种: 中部着丝粒,臂率为1.0~1.70;近中部着丝粒,臂率为1.71~3.0;近端着丝粒,臂率为3.1~7.0;端部着丝粒,臂率大于7.0。 三.供试材料 放大的染色体标本照片 四.步骤方法 1.对照片上的染色体进行识别 2.形态特点的记录和测量(染色体的相对长度、臂率) 3.同源染色体配对 根据染色体的相对长度、臂率、形状的大小将染色体从照片上剪下进行同源染色体配对。 4.排列、分类与分组 按照染色体的相对长度,由长至短依次排列。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位置需在同一平行线上。每对同源染色体配成后,分别粘在实验报告纸上,染色体短臂向上,长臂向下,并标注。 五.作业 1.制作一张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组型分析图。 2.根据测量数据完成下表。 染色体编号 平均总长度(mm) 相对长度(mm) 短臂长度(mm) 长臂长度(mm) 臂率 着丝粒位置 总计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