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张研究问题的选择.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種特殊的研究程序,研究者密切地觀察、記錄,並且參與另外一種文化的日常生活。使用田野工作的方法,描述並說明群體的文化,著重於細節性的描述(Marcus Fischer, 1986:18)」,也是「研究自然發生情境或田野當中人類的研究方法。透過這樣的研究方法,能夠捕捉人類的社會意義與原始活動,研究者直接參與在情境中,用一種系統性的態度收集資料(Brewer, 2000: 10)」;現象學(phenomenology)
符號互動論(symbolic interactionism)
人種方法論(ethnomethodology)
紮根理論;對世界的假定
從體驗現象者的觀點來描述現象
目標
透過研究參與者的觀點,了解社會現象
分析參與者所經驗的背景環境以及敘述參與者的故事,已達成了解。
研究過程與方法
觀察、訪談、作品等組合運用
無法「預先」決定單一方法;對社會的行徑與團體所做的分析性描述
研究人的生活語教育關係的過程、方式與問題
對教育系統、過程與現象提供整體性與科學性的描述;準備 ;勾勒田野(mapping the field)
選取預示問題所需資料
新問題出現
合目標抽樣( purposeful sampling )
;社會圖(social map) :人數、人的類別、組織結構、活動等
空間圖(spatial map) :位置、設施、所提供的特殊服務等
時間圖(temporal map):生活節奏、時間表、例行工作等;策略:
綜合取樣
最大變異抽樣或配額取樣
網狀或雪球式抽樣
依個案類型抽樣
;延長田野工作時間
運用多種方法策略
逐字紀錄參與者使用的語言
作低推論的描述
使用多位研究者
以機械記錄資料
使用參與研究者提供的資料
由成員參與、檢查
使用參與者評述
使用參與者負向個案;採取縱貫式(長時間)的途徑進行。
更易獲致新的見地與假設。
根據自然蒐集的資料,建立的假設較切合實際。
不採特定假設,比傳統方法的觀察者更易有意外收穫。;技術的訓練,敏銳與審慎的觀察力。
耗費大量時間與金錢。
紀錄冗長,量化不易,解釋困難。
觀察主觀。
完備記錄 – Mission Impossible。
觀察者主動參與,易造成角色衝突與情感投入,降低資料效度。;考慮資訊提供者的利益、權利與感受,並與以保護。
讓資訊提供者了解研究目標,而樂於接受時才可進行研究。
尊重與保護資訊提供者的隱私。
不可利用或剝奪資訊提供者的權益。
所撰寫的報告一對資訊提供者有所助益。;使用數量表示的問題
數量僅用來描述,不做推論
使用抽樣程序的問題
僅注意特定的情境或脈絡,無法採隨機抽樣。
使用問卷、觀察量表以及內容分析的問題
可結合調查研究法與內容分析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