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基础地理学复习资料.doc

发布:2016-10-18约2.93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太阳常数 当太阳的辐射热垂直到达大气层上部,日地距处于日地平均距离时,其能量约为1.97cal /(cm* 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百度) 生态系统特点: 1.能量输入和循环维持了生态系统的运行; 2.生态系统包含了多种生物的物种,具有生物多样性,这些生物种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3.生态系统具有自我维持和自我调节的能力,它可能稳定在一个平衡的状态附近; 4.当外界的干扰很强烈时,生态系统可能被破坏,出现新的物种,构成新的生态系统,即生态系统发生演替; 5.生态系统在物理上由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 文化模式可以说是具有相近特征的文化丛的共同特性的抽象,这里相近特征是指经济模式、价值体系、伦理模式等 流水的侵蚀作用 侵蚀下切,侧蚀,溯源侵蚀 水流在河道中以螺旋流的形式运行,由于上层水流含沙量小,流速大,在水流向下运行时具备较大的侵蚀力,形成侧向侵蚀 溯源侵蚀是一种河谷向分水岭方向延伸的现象。在河源附近,由于河道坡面凹入地面,流水作用和块体侵蚀都较强烈,这就形成了 河源强烈的侵蚀作用。开始河源在坡面上形成所谓浅凹地,形成汇水单元,由于河流引导定向水流,所以平行于河向的流水侵蚀将更为强烈,结果造成河流的伸长,河谷向分水岭方向延伸。 地球表层、内部的组成 地球表层系统由6大圈层组成: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和人群圈。 地球内部分为地核、地幔、地壳。(地核是固态物质,其外是液态的外核环绕;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壳与地幔的界面称为莫霍面,地幔与地核的界面称为古登堡面。) 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 亚洲与大洋洲:帝汶海,阿拉弗拉海。 欧洲与北美洲:丹麦海峡。 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欧洲与非洲: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 南美洲与南极洲:德雷克海峡(位于火地岛和南极半岛之间 地理信息有两个特殊性: 第一是空间性,它要表达地理事物空间的位置与位置关系; 第二是组合性,它要表达出地理事物的组合关系和这种组合形成的模式。 地文省的类型 流体作用于地表塑造地貌,首先要启动地表的泥沙,这个过程从流体的动能传递给泥沙开始,泥沙在底床上滑动、滚动和跳动,构成流体中的推移质。 跳越形式的泥沙运动在风沙流、海岸波浪形成的泥沙流中占重要地位,因此,有区分出了跃移质。 当流速进一步增大时,泥沙跳跃更高,最终悬浮于流体中形成悬移质。 地面物质在流体作用下的移动过程,称为侵蚀。 径流形成的过程比较复杂,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蓄渗阶段 (2)产流,漫流阶段:当坑洼填满后,坡面即形成从高处向低处流动的时分时合的细流,向坡脚流动。当降雨强度很大,坡面平整的条件下,可成片状流,坡面漫流汇向河槽。 (杜能)农业区位论:农业区位论指以城市为中心,由内向外呈同心圆状分布的农业地带,因其与中心城市的距离不同而引起生产基础和利润收入的地区差异。(百度) 工业区位论是研究工业布局和厂址位置的理论。 韦伯提出3条区位规律: 当生产使用遍在性资源时,最佳区位指向消费地; 当生产使用地方性失重性资源时,最佳区位指向资源地; 当生产使用地方性纯资源时,最佳区位指向是不确定的。 地理学中至少存在三种节律性现象准周期统计重复、拟周期递变重复、有跳变的似重复。 例子:地球上自然景观出现了周期性变化、准周期性现象大量地 (地球连续两次通过太阳中心与另一恒星的连线同地球轨道交点的时间间隔,为一恒星年。) 公转引起了地球上的季节变化,或者说,季节变化的原因是地球倾斜着围绕太阳旋转。 自转: 首先,它引起了日夜更替,太阳只能照射地球的一半,表现为白昼,另一半则为黑夜。 其次,地球自转使全球不同经度上具有不同的时间,由于地球上看起来太阳是从东向西运行的,因此地球上某点的时间比其西边的某点要早些。 最后,地球自转使气流和水流的路径发生固定的偏转,这种偏转效应在全球风系和洋流系统中都有明显反映。 大气分层 大气圈的结构从地面到上空可以分为对流层、对流层顶、平流层、电离层,散逸层等几层。(对流层包括上空主要的云系,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平流层有臭氧;电离层吸收太阳辐射,温度最高,向地面方向逐渐降低;对流层主要从地面辐射吸收热量;受热过程是从下到上,所以温度也是从地面向上逐渐降低。) 人口迁移的动力 产生人口迁移的力来自两个方面: 一种是迁出地的推力,这种推力常表现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