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鉴赏论文2.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美学鉴赏论文
中国画家笔下的兰花
31号
学号学院:机械学院
班级:机自66
姓名:张振鲁
题目:中国画家笔下的兰花
摘要:兰文化最早发端于中国,中国兰文化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博大精深,对世界兰文化尤其是日本兰文化和韩国兰文化影响深远。尤其中国历代画家习惯把兰花作为绘画题材,借以比喻坚贞高洁的情操,抒发超尘脱俗的志向。画兰,专业术语为“撇兰”或“写兰”,许多作品都是诗、书、画三者兼擅,臻于极境。
关键词:兰花 郑板桥 赵孟坚 郑思肖 《墨兰图》 书法
正文:在我国兰花作为一种象征,一种寄寓,一种精神与品格的追求 郑思肖(1241—1318),南宋。字所南,一作字忆翁,号所南,自称三外野人,又号一是居士,福建连江人,世家三山(今福州)。太学上舍,应博学宏词科,会元兵南下,隐吴下。坐必南向,誓不与北人交往 郑思肖画兰完全是借物抒情言志,所画兰多疏花简叶,不求甚工,而自由挥洒,更觉天真烂漫,清气袭人。传世《墨兰图》,用极简淡之笔墨撇出一花数叶,亦不画土,益显花的品格不凡。画上题诗:“向来俯首问羲皇,汝是何人到此乡,未有画前开鼻孔,满天浮动古馨香。”落款“丙午正月十五日作此壹卷”,钤以“求则不得不求或与,老眼空阔清风今古”之章。在落款中只题丙午干支而不写元代年号(是时为元大德十年),这都表明他与元朝势不两立的坚决态度赵孟坚(1199-1264)〔南宋〕字子固,号彝斋、彝斋居士,浙江海盐人,晚年隐居海盐广陈镇(广陈镇北宋时属海盐县,今属浙江平湖市),宋太祖十一世孙,赵孟頫从兄。赵孟坚的首创墨兰(用墨写兰)笔调劲利而舒卷,清爽而秀雅。画上春兰两株,丛生草地,鲜花盛开,如蝶起舞,给人以清新的快感。
现存赵孟坚《墨兰图》长卷,纸本,纵34.5cm,横90.2cm,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墨缘江观》称此图:“作淡墨幽兰两本于草坡丛草之间,觉清气侵人,笔法飞舞”。上有作者自题诗:“六月湖衡暑气蒸,幽香一喷冰人清;曾将移入渐西种,一岁一华一两茎”。此图绘墨兰两丛,生于草地上;兰花盛开,如彩蝶翩翩起舞;兰叶柔美舒放,清雅俊爽。全图用笔劲利,笔意绵绵,气脉不断,是赵氏画兰的代表作。此图花叶皆用淡墨撇出,笔法萧散闲淡,松秀明快,含蓄丰富,颇有韵致,虽水墨为之,远胜着色。 古代咏兰花诗、写兰花画最多的当推郑板桥,其兰花诗、画作品流传至今的有近百件。郑板桥,名燮,字克柔,号板桥,又号板桥道人,江苏兴化人。其绘画以兰蕙竹石为最工,用笔秀劲潇洒,天趣横溢。郑板桥写兰是写心中之兰,借咏兰与写兰歌唱心声,达到了人兰合一的境界。他说:“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变之石,千秋不变之人。”他吟诗曰;“竹石幽兰合一家,乾坤正气此间赊;任渠霜雪连冰冻,苍翠何曾减一些。”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他忠贞不渝的高风亮节。 六十六岁时,他的二女儿出嫁,他作了一幅《兰竹石图轴》作陪嫁,并题诗赠之。 郑板桥对兰偏爱,“专画兰竹,五十余年,不画他物”。观他的画作,的确,除偶见有数的几幅菊花外,主要是画兰竹,明清时代,出现了许多画兰的高手,郑板桥最佩服白丁、石涛两禅师币。当时画坛评论为“白丁以少胜,以韵胜;石涛以多胜,以气胜”。“而潇洒清劲,似又不及板桥先生也”。“板桥兼而有之,故名盛一时”。 郑板桥画兰“以造物为师”。故时人评他的画,“脱尽时习,秀劲绝伦”。 我国历代画兰名家,还有许多,如:赵子昂、文征明、徐谓、石涛、朱耷、汪士慎、李复堂、任伯年、李道坤、骆绮兰等。所有的画兰名家,其实是将欣赏中国兰花的心得以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通过艺术进行再创作。? 大约自唐宋时开始,书画家以兰花为创作题材,历代有数百上千位书画名家,留下了很多画兰的传世珍品一笔都是写。作品的落款均署上“某某写”,人们欣赏这些以兰花为主题的国画时,往往着重其书法的功力,并通过写的水平欣赏他写出了兰花的多少精髓。 ?据说宋代文学家、书法家苏东坡善写兰,可惜没有写兰墨迹留传下???。???元初书法家赵子昂的画兰精品《兰蕙图卷》《竹石幽兰图》等。他以书法精理写兰,写出了中国兰的花、叶妙趣和风情万种,笔笔见功力。 明代画家文征明,生于1470年,卒子1559年,整整活了九十高龄。他是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原名壁,字征明,号衡山,下了许多画兰名作如《兰竹卷》等。他笔下的兰,洒脱而不失法度,清标高洁而又端正紧谨,写出了兰花端正的风彩。 这幅《兰竹图》,在画风上显得分外秀逸自然,潇洒清新,用笔流畅而秀挺,简朴而纤美。所画兰草,叶叶飞舞,生动有姿,兰叶用笔,刚柔相济,苍润劲挺,笔笔有功力,疏密有节奏。显示了透逸自然,潇洒清新的画风。画中之竹挺秀萧疏“听之有声,思之成咏”,被人推崇为有“翩翩文雅之趣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