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汕头二模语文答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语文(选择题)参考答案
1.【参考答案】C 【解析】C项前一分句据第3段首句转述而来,后一分句对复兴国学与复兴、振兴中华的关系的表述错误。原文第3段论述了复兴国学与复兴、振兴中华的关系,原句是“要‘复兴中华’、‘振兴中华’,自然就要复兴、振兴中国的学术文化,即‘国学’!”意即复兴中华离不开复兴国学,C项将其曲解为“首先必须”复兴国学,不正确。
2.【参考答案】B【解析】强拉因果,判断不成立。“复兴儒学”的口号站不住脚与“复兴国学”就是“复兴儒学”的看法是片面的两者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前者是由于人们对“复兴儒学”的理解存在歧义,后者是由于“国学”与“儒学”之间是种属概念不可等同。
3.【参考答案】C【解析】C项解说儒学流派,根据第5段前半段所述,把“孔学”“孟学”“荀学”均视为儒学之“源”不符合原文意思,据原文“先秦儒学中,又有原始儒学如‘孔学’和衍生儒学如‘孟学’、‘荀学’等”句可知,“孔学”是“原始儒学”,是儒学之“源”;而“孟学”“荀学”乃“衍生”的儒学,应是儒学之“流”而非“源”。
4.【参考答案】B
【解析】初,朱熹与龟年约共论韩侂胄之奸,会龟年护客,熹以上疏见绌,龟年闻之,附奏云:“始臣约熹同论此事。今熹既罢,臣宜并斥。”)
5.【参考答案】D【解析】D项“赠”与“谥号”不同,“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
6.【参考答案】B【解析】B项“上疏宰相”,对象错,应为“皇上”。
11.(1)【参考答案】E3分,D2分,C1分,A、B不给分。【解析】A错在“杨小闹是一个自私冷漠,对别人不体谅关心的人”;B错在“不负责任、邋遢粗俗”;C错在“是个不太会说话,不懂交际的人”
12.(1)【参考答案】选 B 3分,选C 2分,选D 1分。选A、E不得分。【解析】A项表述不当,原文中说的是“三年后,他迎来了学生生涯的第二个高峰——进一步完善了“黄?里斯理论”。而选项的表述则为“提出了‘黄里斯理论’”。D选项“意味着黄昆如果把精力放在科学研究上,也极有可能获诺贝尔奖”仅是一种推断,在原文中查无此据。E选项强加因果,黄昆自认为境界不高,才华有限和他拒绝领奖之间无必然联系。
13.【参考答案】C
【解析】“匠心独运”,独创性地运用精巧的心思。重点在于心思精巧。“独树一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制造出独特的风格、主张,自成一家。重点在于风格独特。“独辟蹊径”,比喻独创一种新风格或者新方法。此处重点在于新的方法。
14.【参考答案】C【解析】A语序不当,应该改为:引发了诸多观众对教育子女问题的思考。B搭配不当,“倡导和平发展的旗帜”应为“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D结构混乱、缺主语,“被人称赞为继Google之后出现的最伟大创意”前面应加“脸书”二字。
15.【参考答案】 B
【解析】任何一种文明的复兴,都以自我确认为前提,而广泛的自我确认,又以沟通和普及为前提。埃及文明即使在最繁荣的时期也追求神秘和封闭,甚至追求不可理解性,结果召集了很多工匠,却没有广泛的参与群体与接受群体,只能故步自封,终于难以为继。中华文明却不是如此,先秦诸子的学说观点各异,但共同都反对封闭深涩,每个学派都力图让自己的学说传遍天下。无论魏晋还是唐宋,文化信息的传播都畅通九州,即使几句诗文也能像春风一样覆盖大江南北,很少阻碍。就连那些经典小说,在明清时期也是街谈巷议的集中对象。)
7.【参考答案】(1)皇上看到彭龟年的奏章很惊骇,说:“韩侂胄是我的心腹之人,(我对他)信任而不怀疑,不想他如此行事。”(5分,“上”、“肺腑”、“侂胄朕之肺腑”判断句式各1分,句子大意2分。)
【补充细则】①关键实词落在“上”、“肺腑”和“侂胄朕之肺腑”的判断句式上,“上”可译为“皇上”“皇帝”“圣上”等,给1分;“肺腑”可译为“心腹”、“最亲近的人”、“亲信”、“亲随”等,给1分;“侂胄朕之肺腑”译为“侂胄是我的心腹”,译出判断句式标志“是”,给1分。
②大意分落在“览”、“奏”、“骇”、“不谓”四个字词上。译对3个以上得2分,译对2个得1分,译对1个不得分。“览”可译为“浏览”、“读到”、“阅览”、“看到”等,“奏”可译为“奏章”、“奏折”、“上奏的文章”等,;“骇”可译为“惊骇”、“吃惊”“惊讶”等;“不谓”可译为“没想到”、“想不到”、“不料”、“不意”等。
(2)晚年他置身于清闲境地以后,悠然自得其乐,(忧乐等)丝毫不曾流露(或“表现”)在脸上。(5分,“既”、“投闲”、“颜面”各1分,句子大意2分。)
【补充细则】①关键实词落在“既”、“投闲”、“颜面”三个实词上。“既”可译为“已经”、“……之后”等,给 1分;“投闲”可译为“置身于清闲境地”、“得以清闲”等,得 1分;“颜面”可译为“脸色”、“面部”等,得1分。
②大意分落在“晚”、“几微”、“见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