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桂花滞尘效应及其生理生态响应研究进展.pdf
第49卷第2期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49,No.2
2025年3月JournalofNanjingForestryUniversity(NaturalSciencesEdition)Mar.,2025
桂花滞尘效应及其生理生态响应研究进展
111,2∗1111
杨建欣,郭帅龙,马长乐,李瑞,高灿,康新玲,李福泷
(1.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云南昆明650224;2.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西南风景园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昆明650224)
摘要:植被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实现对空气颗粒物的有效移除,不同作用方式和移除过程有着明显不
同的作用机制。桂花(Osmanthusfragrans)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广泛分布于秦岭以南的亚热带地区,对其
滞尘效应的研究表明,桂花能有效滞留大气颗粒物,对消减大气颗粒物污染并改善空气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笔者在对桂花种质资源与形态结构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关注桂花单位叶面积滞尘量、单叶滞尘量等重要量化指
标,以及叶片对不同粒径颗粒物的滞留能力,综合分析了桂花滞尘效应的时空变化规律,滞尘对光谱特性、形态
结构和生理生态的影响等,认为不同品种或不同生境的桂花因遗传特性和环境资源的差异,受环境大气污染程
度、叶片形态结构、叶面积、叶序、叶面倾角和冠形等因素的影响,其叶片滞尘量差异较为显著,具体表现为:①单
位面积滞尘量与环境污染背景值正相关;②单叶滞尘量与叶片形态特征、环境因子等因素直接相关,但单叶面积
大小与滞留颗粒物能力无显著相关;③由于不同规格、不同生长季节、不同健康状况等条件下总叶面积的差异,
不同城市及不同采样点桂花的单株滞尘量有较大差别;④桂花叶片对粗颗粒物的滞纳能力较细颗粒物大,且滞
尘效应存在一定的时空变化规律,即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与大气颗粒物的日变化、季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达
到饱和滞尘量的时间有物种特异性和地域差异;⑤颗粒物的滞留可使桂花叶片光谱特性发生改变,也会影响叶
形态特征和功能性状,进而影响对颗粒物的吸附能力,并对桂花生理生态、生长发育和花香产生影响,削弱其观
赏价值。
关键词:桂花;滞尘效应;大气颗粒物;形态特征;生理响应
---
中图分类号:S685.13;S73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2006(2025)02000111
Researchprogressonthedustretentioneffectandphysiological⁃
ecologicalresponseofOsmanthusfragrans
111,2∗1111
YANGJianxin,GUOShuailong,MAChangle,LIRui,GAOCan,KANGXinling,LIFulong
(1.CollegeofLandscapeArchitectureandHorticultureSciences,SouthwestForestryUniversity,Kunming650224,China;
2.S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