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有棱丝瓜早熟相关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分析.pdf

发布:2025-03-11约5.2万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南方农业学报JournalofSouthernAgriculture2024,55(2):432-439

ISSN2095-1191;CODENNNXAAB

DOI:10.3969/j.issn.2095-1191.2024.02.013

有棱丝瓜早熟相关性状主基因+多基因

遗传模型分析

111111

陈琴,郭元元,李洋,康德贤,张力,孙晓研,

1211*

宋焕忠,唐娟,文俊丽,陈振东

12

(广西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广西南宁530007;广西农业科学院,广西南宁530007)

摘要:【目的】通过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分析有棱丝瓜早熟性相关性状的遗传规律,为早熟丝瓜品种选育提

供理论参考。【方法】以高代自交系有棱丝瓜LC034(♀)和LC052()为亲本构建6世代群体,采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

分离法分析有棱丝瓜的4个早熟相关性状(第一雌花节位、始花期、第一坐果节位和始收期)遗传规律。【结果】LC034

的4个早熟相关性状均极显著低于LC052(P0.01)。F、BCP、BCP和F代群体的4个早熟相关性状变异系数为

111122

8.70%~25.46%、14.77%~37.67%、19.93%~38.97%和22.37%~46.81%,且4个早熟相关性状在F代群体的分离频率分布

2

均包含多种正态分布的混合分布。MX2-ADI-ADI为第一雌花节位和第一坐果节位的最优遗传模型,受2对加性—显

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第一雌花节位在BCP、BCP和F代群体的主基因遗传率

11122

(h2)分别为4.63%、84.69%和79.99%,多基因遗传率(h2)为74.60%、0和0;第一坐果节位在BCP、BCP和F代群体

mgpg11122

的h2分别为2.38%、82.86%和76.45%,h2为57.04%、0和0。2MG-ADI为始花期的最优遗传模型,受2对加性—显性—

mgpg

上位性主基因控制,在BCP、BCP和F代群体的h2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