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九讲固体废弃物堆肥.ppt

发布:2023-04-03约5.34千字共7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九讲固体废弃物堆肥;;;定义;使用堆肥的作用;堆肥化工艺分类;;;;;影响固体废物堆肥化的主要因素;通风是堆肥过程中重要的控制条件。 通风的作用除了向堆肥中的好氧微生物供氧以外,还可以起到带走水蒸气从而干化物料的作用。 常用的通风方式有:自然通风;利用斗式装载机,动力铲等特殊设备翻堆;被动通风(主要是向堆肥内插入通风管);用风机强制通风。;被动通风;水分的主要作用在于: (1)溶解有机物,参与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2)水分蒸发时带走热量,起调节堆肥温度的作用。 如果水分含量过低,细菌的代谢作用会普遍停止; 含水量太高,会使堆体内自由空间少,通气性差,形成微生物发酵的厌氧状态,产生臭味,减慢降解速度,延长堆腐时间;(1)堆肥含水率应为 50-60%,微生物分解速度最快。 (2)含水率小于20%,微生物的活动基本停止。 (3)含水率超过70%,温度难以上升,有机物分解速率降低。 ;温度 温度是影响微生物生长的重要因素。 一般认为最适宜的堆肥温度应在55 -60oC,不宜超过 60oC。否则,会对微生物生长活动产生抑制作用。;有机质含量 当有机物含量低于20%时, 堆肥过程产生的热量不足以提高堆层的温度而达到堆肥的无害化,也不利于堆体中高温分解微生物的繁殖 当堆体有机物含量高于80%时, 对氧气的需求很大,而实际供气量难以达到要求,往往使堆体中达不到好氧状态而产生恶臭;颗粒度 空隙率太小,不利于通风供氧;空隙率太大,堆肥量减少。 最佳粒径随垃圾物理特性变化而变化,例如纸张、纸板在之间;材质比较硬的废物要求粒度小些,在0.5-1cm之间。;碳氮比 C/N 比值是一个重要因素。微生物生长需要碳源,蛋白质合成需要氮源。 C/N比值过高导致成品堆肥的 C/N比过高,施肥时容易导致氮饥饿; C/N比值过低,细菌就将多余的氮转化为氨,造成氮损失。 一般认为初始 C/N比值在 25~30:1 较为适宜。 C/P比 磷也是微生物所必须的营养元素,堆肥化所需C/P比为75~150,污泥中含有较多的磷,所以一般不必调整。;pH值 pH值???时间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在好氧堆肥初期,由于酸性细菌的作用, pH值降到 4.5~5.0,随后,最高上升到 8.0~8.5。因为微生物可以在较大的 pH值范围内生存和繁殖,因此一般不必调整。 一般认为 pH 值在 7.5~8.5 时,可获得最大堆肥速率。;外加微生物菌剂 污泥中通常有发酵微生物,只要通风等条件合适,不加菌剂也能发酵,但是为了实现快速堆肥,必须添加菌剂,接种菌剂有固体和溶液菌剂。; 好氧堆肥工艺;堆肥工艺的流程和参数;前处理 前处理包括破碎、分选和筛选。通过分选和 筛选去除粗大的垃圾和不可降解的有机物,并通 过破碎使堆肥原料和含水率达到一定的均化。 破碎的另一个作用是细化堆肥原料的粒径,提高有机物降解的速度。随后垃圾将与粪便或污泥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一次堆肥 经前处理的垃圾进入堆肥装置,通过翻堆或 强制通风,向装置内供氧。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 解易降解的有机物。一次堆肥的堆肥期约为4-12 天。;;一次堆肥最终指标;中间处理 经一次堆肥后的物料进入中间处理程序。在前处理工序中未被去除的小颗粒金属、塑料等物质将在这个程序中得到去除。通过这个工序可减轻二次堆肥的负荷,提高堆肥质量。;二次堆肥 经中间处理后的半成品进入二次堆肥,通过二次堆肥将尚未分解的和较难分解的有机物进 一步进行分解,使之变成较为稳定的有机物。二次堆肥的时间通常为20-30天。;二次堆肥最终指标;脱臭 臭味是堆肥中比较明显的二次污染,它关系到一个堆肥厂的运行质量。臭味的主要组成成分是硫化物、胺化合物、脂肪酸、酮、醛和酚。其中主要的是氨气的释放。目前广泛应用的治理方法是生物脱臭法。 ;;;堆肥化系统;条垛式堆肥系统;;条垛式系统的优缺点;缺点: 1、条垛式系统占地面积大; 2、要有大量的翻堆机械及人力; 3、需要更频繁地监测,才能确保足够的通气量和温度; 4、翻堆会造成臭味的散失; 5、条垛式在不利的气候条件下不能进行操作, 6、为了保证良好的通气条件,条垛式系统所需要的填充剂比例相对较大。;通气静态垛堆肥系统;第四十页,共七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把强制通风静态垛堆肥过程分成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