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第二章(信用制度)--张博.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章 信用制度主要内容 一、信用概述 二、信用制度中的业务形式 三、信用制度的规则与技术 四、我国信用体系的建设 第一节 信用概述一、信用及其特征 1、信用的含义: (1)经济学含义: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2)经济学延伸:信用是指受信方向授信方在特定时间内所做的付款或还款承诺的兑现能力(包括对各类经济合同的履约能力)。 (3)社会学含义:信用是指参与经济活动的当事人之间建立起来的以诚实守信为基础的践约能力。 第一节 信用概述一、信用及其特征 2、信用的特征: (1)信用是以到期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基本特征的借贷关系。 (2)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3)信用的运行机制以契约为基础,以履行为核心。 产业资本循环和信用资金运动 第一节 信用概述一、信用及其特征 3、信用构成要素: 信用关系主体:信用参与者 信用载体:信用工具 信用制度规则 第一节 信用概述二、信用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信用制度通过非正式制度安排和正式制度安排两种方式形成。 非正式制度安排的信用制度由地方风俗、交易习惯、意识价值等长期演化而来,被人们自觉遵守认同。 正式制度安排的信用制度主要是对交易双方行为进行强制约束,表现为法律条文约束的各种交易规则。 第二节 信用制度中业务形式 一 商业信用 1、含义: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以赊销商品或预付货款等方式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联系的信用形式。 2、形式: (1)卖方企业向买方企业提供信用:赊销、分期付款、委托代销 (2)买方企业向卖方企业提供信用:预付货款、预付定金 第二节 信用制度中业务形式 一 商业信用 3、特点: (1)主体是生产或经营商品的企业。 (2)客体是商品资本。 (3)商业信用的规模与产业周期的动态变化一致。 4、作用: 降低交易成本 强化信用约束,规范市场交易行为。 第二节 信用制度中业务形式 一 商业信用 5、局限性: (1)规模有限 商业信用规模受制于产业资本规模、产业资本循环 “时间上继起” 要求的限制 (2)范围有限 参与者为存在购销关系企业 (3)方向单一 商业信用受商品使用价值流转方向的严格限制 (4)期限较短 受制于产业资本循环 “时间上继起”的要求 (5)信用水平低下 商业票据的接受性存在限制,可能导致债务危机 6、商业信用的工具:商业票据 第二节 信用制度中业务形式 二、银行信用 1、含义:银行信用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通过存款、贷款等业务提供的信用。 第二节 信用制度中业务形式 二、银行信用 2、特点: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1)银行信用具有灵活性 银行信用不受方向制约和数量限制 信用的范围广 规模大和灵活性强 (2)银行信用具有间接性 银行等金融机构是信用活动的中间环节,是借款人与贷款人的信用中介 (3)银行信用具有可控性 (4)银行信用具有创造性 3、银行信用的工具:银行票据、支票、CDs、金融债券等。 第二节 信用制度中业务形式 三、国家信用 1、含义:国家信用又称政府信用,是国家及其附属机构作为借贷主体而形成的信用关系。 2、特点: (1)国家信用的债权人是购买国家债券的单位和个人,债务人是发行债券的国家或地方政府。 (2)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密切相关。 金融机构充当代理中介、机构投资者 (3)国家信用以财政收入作为偿付保证。 3、国家信用的作用: (1)国家信用是弥补财政赤字的有效途径 (2)国家信用是政府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财政政策、货币 政策 4、国家信用的工具:政府债券、政府担保债券。 第二节 信用制度中业务形式 四、消费信用 1、含义:消费信用是由工商企业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提供的、用以满足其消费需求的信用形式。 2、消费信用的形式:商品赊销、分期付款、消费贷款。 3、消费信用的工具:信用卡。 五 其他信用形式 1、国际信用 2、公司信用: 是公司通过发行公司债券筹集资金所发生的借贷活动。 3、民间信用: 是指社会公众之间自发形成的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 主要形式包括直接货币借贷、通过中介人进行的间接货币借贷、以实物作抵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