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常规.ppt
(5)自肩贞经臑俞经肩髎、肩髃转向至中府、云门线(双侧肩关节线,上臂肌肉起点及斜方肌、肩胛带肌止点);(6)自翳风(两侧乳突)经完骨、天柱、风府(枕骨粗隆下)线(项上线);(7)自翳风沿胸锁乳突肌至气舍线(双侧胸锁乳突肌线);(8)自风池沿斜角肌至缺盆线(双侧斜角肌线);第31页,共49页,星期六,2024年,5月2.再在下述两面施以手法①以肩井为重点的斜方肌(面);②以天宗为重点的冈下肌、小、大圆肌(面)。第32页,共49页,星期六,2024年,5月3.八线两面治疗的手法要领轻手法点揉5分钟,边治疗边检查,重点寻找压痛点,肌痉挛明显处、瘢痕结节处、骨错缝处;再以较重手法选择性应用点揉、弹拨、提捏等手法治疗上述部位10分钟;第(7)、(8)两线手法宜轻;重点治疗以上各线所涉及的肌肉起、止点,各面内之腧穴及阿是穴(点);斜方肌宜用提捏手法;提捏斜方肌宜重;点揉、提捏胸锁乳突肌宜轻。第33页,共49页,星期六,2024年,5月4.最后施以扳法充分放松颈部后施以扳法,必要时施以定点旋转复位法。扳法结束后应评估,若达到本次治疗目的后再施以短时间的放松手法,结束本次手法治疗,若尚未达到本次治疗目的,应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部位的手法治疗。每日一次,十日一疗程,疗程间不休息。第34页,共49页,星期六,2024年,5月(五)其它手法治疗根据患者疼痛和功能受限情况选择梅特兰概念关节松动术、筋膜松弛疗法、神经牵拉疗法等治疗手法。第35页,共49页,星期六,2024年,5月(六)小针刀治疗提倡应用小针刀神经根管间接松解术,风险相对较低,疗效确切;一般不主张采取神经根管直接松解术,该术式风险较高,解剖不十分熟悉、操作经验缺乏者容易损伤神经根,但个别情况下例外。第36页,共49页,星期六,2024年,5月1.小针刀神经根管间接松解术操作要点(1)定点:一般首先选择病变节段及其上下节段棘间点(3个);病变节段及其上下节段双侧小关节点(6个);特殊情况下还可再选病变节段及其上下节段双侧横突后结节点(6个)或病变节段及其上下节段双侧横突前结节点(6个);有时选择运动障碍节段及其上下及节段棘间点及双侧小关节点或横突后结节点(6个)十分有用;不要忽视风府、天柱、风池、完骨、翳风点的选择;肩胛骨内上角(附分、肩中俞、肩外俞等)及其它肌肉起止点若有明显结节、压痛者,应予以考虑;上胸椎节段有时十分重要;第37页,共49页,星期六,2024年,5月2.消毒注意消毒范围及严格遵照无菌操作规范;应有至少一个助手协助,以保证无菌操作规范,同时能协助观察病人,及时处置,保障病人安全。第38页,共49页,星期六,2024年,5月3.铺巾第39页,共49页,星期六,2024年,5月4.麻醉利多卡因稀释至0.5%,每个点一般注射剂量不超过3毫升;回抽无血再缓慢注射麻药,边注射边与患者交流并观察;备足金尔伦(盐酸纳洛酮注射液)及其它抢救药品及设施设备,一旦发现异常立即正确处理。第40页,共49页,星期六,2024年,5月5.针刀操作(1)进针及进针方向;(2)进入皮下筋膜层后要调转刀口方向;(3)抵达骨面,应抵达骨面而未有抵达骨面感觉时,要仔细探寻;(4)切割、铲切、剥离、通透等操作。第41页,共49页,星期六,2024年,5月(七)牵引治疗颈部自躯干纵轴向前前倾约10-3O°(上颈段、中颈段、下颈段),枕颌牵引,牵引重量可自3-4公斤开始,根据年龄、体质强弱、颈部肌肉发育情况以及患者对牵引治疗的反应等适当调整,每日一次,每次10-30分钟,疼痛剧烈者行床旁持续牵引。第42页,共49页,星期六,2024年,5月(八)理疗局部痛点固定,疼痛部位较表浅者,可选用偏振红外线辅助治疗,若疼痛部位较深者,可选用超声波辅助治疗。第43页,共49页,星期六,2024年,5月(九)运动疗法急性疼痛缓解后,指导患者进行颈部功能锻炼,配合S·E·T悬吊训练,增加颈部稳定性,提高远期疗效。第44页,共49页,星期六,2024年,5月(十)西医治疗一般不主张西医治疗,绝大多数患者也无需西医治疗,往往应用西医治疗组者,只能说明自己的中医治疗技术不过关,自信心不足,或者病员群中威信不够,因而急于应用西医治疗手段,其实是安慰医生自己的需要。因此在我院的诊疗常规中,今年又被迫加上了这么一条:但对于个别急性期中医治疗效果不显著,患者及家属较为急躁者,以及久治而残余症状消失不明显,影响患者及家属心情者,可酌情考虑如下治疗:1.非甾体类抗炎药;2.糖皮质激素口服或静滴;3.短程脱水剂应用。第45页,共49页,星期六,2024年,5月(十一)手术治疗有以下情况的患者需考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