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思考.docx
PAGE
1-
对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思考
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对于确保国家财政资金的安全和有效使用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我国财政部的数据显示,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成为保障财政资金安全的关键。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预防、发现和纠正错误和舞弊行为,降低财政风险。例如,某市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成功避免了数百万元的资金损失。
(2)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有助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营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根据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内部控制良好的单位在资源分配、项目管理和决策制定等方面表现更佳。以某省为例,该省通过优化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使得公共服务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群众满意度逐年上升。
(3)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随着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公共服务的深化,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成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保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提高政府透明度和公信力的关键。例如,某地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实现了政务公开的全覆盖,有效提升了政府形象和公信力。
二、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1)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存在诸多问题,首先体现在制度建设的不完善。部分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未能根据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符合实际需求的内部控制制度。一些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导致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难以落实。例如,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内部控制制度仅停留在文件层面,没有真正转化为具体的操作规范,使得内部控制流于形式。
(2)其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到位是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一方面,部分单位对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视程度不够,执行过程中存在随意性,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另一方面,内部控制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监督不力的问题,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手段,使得内部控制制度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以某省某部门为例,由于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导致该部门在项目招标过程中出现违规操作,造成了不良影响。
(3)此外,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的人员素质问题也不容忽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难以胜任内部控制工作。同时,内部控制人员的工作职责不够明确,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内部控制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在一些单位,内部控制人员甚至被边缘化,无法发挥其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这种情况下,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执行都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以某市某事业单位为例,由于内部控制人员素质不高,导致该单位在财务管理和资产处置方面出现严重问题,给单位带来了较大损失。
三、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措施
(1)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首先应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顶层设计。这包括明确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原则、目标和框架,确保内部控制制度与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要求相一致。具体措施可以包括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评估机制,定期对现有制度进行评估和修订,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和适应性。例如,通过引入外部专家参与制度设计,可以提高制度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2)其次,要注重内部控制制度的实际应用和执行。这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充分考虑单位的实际情况和业务特点,确保制度内容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同时,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全体员工对内部控制制度重要性的认识,确保制度得到有效执行。在实践中,可以通过开展内部控制案例分享、定期进行内部控制知识竞赛等方式,增强员工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此外,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监督机制也是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关键。这包括建立内部审计、财务审计和专项审计相结合的监督体系,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通过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可以确保监督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同时,要完善内部控制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内部控制制度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以儆效尤。例如,某市通过建立内部控制责任追究制度,对一起违反内部控制制度的案件进行了严肃处理,有效震慑了违规行为。
四、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实施路径
(1)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实施路径之一是强化组织领导。行政事业单位应设立专门的内部控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实施和监督。领导小组应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确保内部控制工作得到高度重视和有效推进。同时,明确各部门在内部控制建设中的职责,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另一实施路径是优化内部控制流程。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对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识别关键控制点,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覆盖所有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