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水循环》导学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地球上的水循环
授 课 人:张锋 《地球上水的循环》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进一步认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水的多种状态的变化。
2.能用物态和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身边发生的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
【重、难点】
重点是升华和凝华。难点是建立“水循环”的大图景,并把它与各种物态变化联系起来。
【探究发现】
(一)自主学习):
问题:地球表面大部分是蓝色的海洋,南极是冰雪覆盖的大陆,蓝色球体的表面飘荡着许多卷曲的白云。雨、雪、冰、霜、雾、露是自然界描绘的美景,你能分辨出上述物质属于水的哪种状态吗?
我发现:上述现象中属于固态的是:____________,属于液态的是:____________,属于气态的是: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问题一:认识水的三种物态
1.写出水的物态变化关系(如右图)。
2.夏天,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为水,此过程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
A.凝固 B.熔化 C.汽化 D.液化
3.夏天,小明到小丽家去玩,小丽从冰箱里拿出饮料倒入纸杯里请小明喝,不一会儿,小明发现纸杯壁上有一些小水珠。
①纸杯壁上出现小水珠属于_______(填物态变化)现象。
②请简单解释这个现象形成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多选)下列事例与(1)中属于同种现象的是( )
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成水 B.夏天,自来水管“出汗”
C.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 D.夏天的清晨,河面上会出现雾气
问题二:你知道雾、露、霜、冰雹、雪、云、雨自然现象是怎么形成的?
1.雾和露:白天气温高,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当夜晚温度下降,水蒸气_______________成小水滴,一部分附着在大气粉尘上形成雾,一部分附着在花草树叶上形成露。
2.霜:白天气温高,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夜晚,气温急剧降到0℃以下时,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到地面上冷的物体,________为冰花附在物体上,这就是霜。
3.冰雹:高空厚重的云层中,由于温度低于0℃,小水滴不断________成冰块,冰块逐渐变大下落,下落过程中没有熔化完降落到地面上,这就是雹。
4.雪:由于白天气温高,空气中形成大量的水蒸气,当水蒸气上升到很冷的高空时,高空水蒸气________成六角形的冰花,冰花降集在一起,形成雪片或者雪团降落下来,这就是雪。
5.云:白天气温高,地表水大量________成水蒸气,当水蒸气上升到冷的高空以后,一部分________成小水滴,一部分________成小冰晶,天空中的云就是由大量的小水滴和小冰晶组成的。
6.雨:高空中的水蒸气不断________成水,云越聚越厚,就要开始下落,在下落过程中随着温度升高,云中的小冰晶也________成小水滴,与云中原有的小水滴一起降落到地面上,这就是雨。
7.讨论:假如我是一滴水,我将怎样在地球上旅行呢?(阅课本P.108的文字内容讨论) 导学点拨
或
学生总结 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1)请依次写出上文划线处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面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__________。
问题三:珍惜水资源,节约每一滴水!
【解析交流】
1.以下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严寒的冬天,一直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这是升华现象( )
(2)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最终“消失”了,这是升华现象( )
(3)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有冰花,这是凝华现象( )
(4)用久了的白炽灯泡内壁发黑,这是凝固现象( )
(5)跑步时嘴里呼出的“白气”,是液化现象( )
(6)进入温暖的房间时眼镜变模糊,是升华现象( )
(7)路边地面上薄薄的霜,是凝华形成的( )
2.如图所示为上海世博会使用的两种降温方法:冰块降温和喷雾降温。冰块降温,是因为冰块变成水的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需要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喷雾降温,是因为水雾在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中也要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
3.图示符号分别代表小雪、霜冻、雾和冰雹四种天气现象,其中主要通过液化形成的是( )
【应用与拓展】
1.下列各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________、凝固的是________、汽化的是____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