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经济学笔记.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章
卫生经济学定义:卫生经济学是研究卫生服务过程中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揭示其中的经济规律,优化筹集、开发、配置和利用卫生资源,提高卫生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一门学科。
卫生经济研究对象:
广义:卫生经济现象、卫生经济理论、卫生经济模型、卫生经济政策。
狭义:卫生经济理论。
我国:以经济学(包括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结合我国卫生事业发 展中面临的卫生经济问题,从卫生服务的生产出发,研究卫生服务的生产、消费、交换和分配中的客观经济规律,探讨这些经济规律起作用的条件、形式和特点,以便调整卫生领域的生产关系和经济体制,优化筹集、分配和使用卫生资源,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不断增强人民的健康水平。
卫生经济学研究内容:1、关于卫生事业的性质。
2、卫生事业的地位和作用。
3、卫生事业的需求和供给。
4、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
5、医疗服务成本与价格。
6、卫生总费用与疾病经济负担。
7、卫生保障制度。
8、卫生事业中的所有制、产权及医疗卫生管理体制。
9、卫生服务的经济学评价。
10、公平、效率与卫生经济政策。
卫生经济学学习意义:1、适应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要求,是卫生改革和卫生发展的需要。
2、有助于认识和掌握卫生领域的经济规律,学会按经济规律办事。
3、有助于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提高正确执行卫生政策的自觉性。
4、有助于提高卫生事业的科学管理水平。
代表人物代表观点:1、17世纪中叶威廉.配第——《献给开明人士》
2、19世纪三十年代,艾德文.查特维克——“改善卫生是一项很好的投资,它所预防疾病带来的效益大于建设医院治疗这些疾病所带来的效益”。
3、1853年,威廉.法尔开始用一个人的纯收入解释人的生命的经济价值。
4、1881年,普鲁士首相陴斯麦着手建立和颁布了疾病与工伤保险制度,并于次年正式建立疾病保险。
5、美国人亨利.西格里斯以“医疗经济学”命名自己的《医疗经济学绪论一文》。
6、1958年美国学者默西金发表“卫生经济学的定义”一文。
7、1968年,世界卫生组织第一次卫生经济学讨论会在莫斯科举办,发表了“健康与疾病的经济学”的会议纪要。
第二章
卫生事业的性质: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
卫生事业的理解:公益性:1、举办卫生事业不收取投资回报。
2、卫生事业享有政府给予的某些特许权利。
3、卫生事业机构应承担公共卫生义务。
4、政府对卫生工作实行政策干预和法治管理。
5、医疗单位的经营运行主要靠收费维持,收费标准由各级政府制定与调整。
福利性:1、把卫生事业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2、确保卫生公平性。
3、建立社会医疗保障制度。
4、政府不举办营利性医疗机构。
卫生事业作用:1、卫生事业满足人们的防病治病的需要。
2、卫生事业通过保护劳动力促进社会生产。
3、卫生事业促进民族繁荣昌盛。
4、卫生事业积极参与环境保护。
5、卫生事业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医疗卫生改革:
一个目标: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进一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今年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要达到3.9亿人,比上年新增7200万人;全年解决607万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参保问题
2、提高基本医疗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