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发动机基础.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航空发动机复习提纲
名词解释
推重比:发动机的推力与发动机重量的比值。
燃油消耗率:产生单位推力在一小时内所消耗的燃油质量。
增压比:压气机出口空气的压强与压气机(风扇)进口空气的压强之比。
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外涵道的空气流量与内涵道的空气流量之比。
油气比:在燃烧过程中实际供给的燃料质量流量和空气质量流量之比。
涡轮落压比:涡轮进口处的总压与涡轮出口处的总压之比。
减速器:使发动机输出轴转速降低到飞机推进器或附件所需转速和转向的齿轮装置。
轴功率:涡轴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轴功率。
核心机:由压气机、燃烧室、涡轮以及支承压气机-涡轮转子的前、后轴承等组成的组合件。
震荡燃烧:在发动机工作时,加力燃烧室中出现大幅度压力脉动的周期性不稳定现象称为震荡燃烧。
燃气发生器:燃气涡轮发动机中产生具有一定温度和一定压强的燃气的装置,包括压气机、燃烧室和带动压气机的那部分涡轮。
反推力装置:能够使发动机排气向前、使推力反向的装置。
其他知识点
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史:英国空气动力学之父:乔治.凯利,1903年12月17日美国莱特兄弟第一架带动力可操纵的飞机,中国冯如,飞行家1909年首次飞行。
热气球和风筝升空的原理:热气球中充填的是被加热的空气,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变小,相当于在气球中充填了轻于空气的气体,从而产生静浮力而升空;风筝利用绳子的拉力使其与空气产生相对运动,从而获得向上的升力。
涵道比的相关概念:通过外涵风扇的空气流量qma2与通过内涵燃气发生器的空气流量qma1之比称为涡轮风扇发动机的涵道比,用B表示。
涵道比1 低涵道比,迎风面积小,可做超音速飞行,适用于空中做较长时间飞行的战斗机;涵道比4 大涵道比,排气速度低,推进效率高,经济性好,适用于大型远程旅客机和运输机上。
活塞式发动机的固有缺陷:随着飞行速度的进一步增大,发动机功率要求进一步增大,导致活塞发动机的重量也增大,另外螺旋桨的效率在大于700千米/小时的高速飞行中会急剧下降。这两方面限制了飞行速度的提高,另外采用活塞——螺旋桨组合的飞机飞行速度不可能接近音速
旅客机的分类相关概念(窄机身,宽机身;支线客机,干线客机相关都要掌握):按航程分为短、中、远程,3000千米以下为短程,3000到8000为中程,8000以上为远程。按服务的航线性质分为支线和干线,按最大起飞重量分为重、中\轻型客机。窄机身每排在6座以下中间设一个通道。
民用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的类型:涡轮喷气,涡轮风扇,涡轮螺旋桨,涡轮轴,涡轮桨扇。
涡喷发动机的组成,五大部件的主要功能
1. 进气道:将飞机远前方自由流空气引入发动机并将气流减速增压
2. 压气机:将进入发动机的空气压力提高,为燃烧室提供高压空气以提高发动机热力循环的效率。
3. 燃烧室:将压气机出来的高压空气与燃料混合并进行燃烧的装置
4. 涡轮:将燃烧室流出的高温、高压燃气的大部分能量转变为机械功,使涡轮高速旋转并产生大的功率由涡轮轴输出。
5.( 加力燃烧室)
6. 尾喷管:将涡轮流出的仍有一定能量的燃气膨胀加速,以较大的速度排出发动机,用以产生推力。
压气机的组成,按照气流流动方向分: 轴流式(特点;体积小、流量大、效率高),离心式(压气机转子(工作轮)、压气机静子(整流器)、其他附属装置如进气、防喘防冰,封气)等,混合式。离心式特点(坚固,强度好,容易研制和制造,且单级的增压比高)由叶轮、扩压器和集气总管组成。
压气机的喘振的定义和危害,以及当前防喘的主要措施。当发动机工作状态严重偏离了设计值,气流在叶片通道内会发生严重的气流分离,引起气流在压气机中忽断忽续的、轴向的、周期性的,低频高幅的振荡。这种振荡现象被称为喘振;轻微的喘振对飞行安全不会有影响,但会影响发动机寿命(记入事故征候卡)。严重的喘振会:振坏、烧坏机件,引起发动机熄火、停车、性能恶化,甚至直接使发动机报废,危及飞行安全;措施——压气机中间级放气、可调进口导流叶片和静子叶片、可变弯度的进口导流叶片、多转子发动机
燃烧室的分类(1)单管燃烧室由若干个(6~16个)单管燃烧室组成,每一个单管燃烧室由一个管型火焰筒及其外围单独的外壳构成,沿发动机圆周均匀分布,各单管燃烧室之间用火焰管联通,传递火焰和均衡压力。(2)环管形燃烧室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