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听觉器官侯炳军课件.pptx

发布:2025-03-09约1.19千字共2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听觉器官;听觉器官;是空气振动波(20~20000Hz)。;声波振动→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卵圆窗)→内耳(耳蜗的内淋巴液→螺旋器→声-电转换)→神经冲动→听觉中枢→听觉。;一、外耳和中耳的传音功能

(一)外耳的功能;⑴结构特点:

具有一定紧张度,动作灵敏、斗笠状的半透明膜,面积约50~90mm2,对声波的音频响应较好,失真度较小。;2.听小骨:

⑴结构特点:;经听骨链的传递使声压增强1.3倍;;4.咽鼓管:

(1)结构特点:

是鼓室与咽腔相通的管道,其鼻咽部的开口通常呈闭合状态,当吞咽、打呵欠或喷嚏时则开放。

(2)功能:

①调节鼓膜两侧气压平衡、维持鼓膜正常位置、形状和振动性能。如:潜水、加压仓、飞机降落时→鼓室内压<外界→鼓膜内陷→耳鸣、听力↓、疼痛甚至鼓膜破裂。

;(三)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1.气传导:;2.骨传导:

声波→颅骨→耳蜗壁→蜗管内淋巴→基底膜。

骨导在正常时敏感性比气导要低得多,当气导明显受损时,骨导才相对增强。助听器就是根据骨导的原理设计的。

3.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特点:;二、内耳的感音功能;在蜗顶部以蜗孔使二阶相互沟通,其内充满外淋巴。;基底膜的宽度与不同频率的声波行波传播在基底膜上的最大振幅部位图;⑤螺旋器:

由内、外毛细胞、支持细胞及盖膜等构成。

每个毛细胞的顶部都有数百条排列整齐的听毛,有些较长的听毛埋置于盖膜中。螺旋器浸浴在内淋巴中。;声波;;⑵微音器电位(CM):

是引导电极附近许多毛细胞感受器电位同步化的结果。

具有以下特征:

①在一定声强范围内能与声刺激的频率、极性、幅度完全相同;;⑶听神经AP:

是一串先负后正的双相复合波(N1、N2、N3……)。

各波代表潜伏期不同的和起源部位不同的多组神经纤维的同步放电。;(三)耳蜗对声音的初步分析功能

对声音的音强、音频分析主要依靠听中枢的整合作用,但耳蜗对声音还具有初步分析功能。

1.对音量(响度)的辩别:

主要取决于基底膜的振幅大小(音频不变):

既:强音→基底膜振动幅度大→毛细胞兴奋的数目和程度↑→感受声音响度大。

;2.对音频(音调)的辩别:●行波学说:

不同频率的声波,其行波传播的远近和最大振幅出现的部位不同:高频声波(波长短)传播近,最大振幅位于蜗底部;低频声波(波长长)传播远,最大振幅位于蜗顶部。

基底膜的最大振幅区为兴奋区,该部位的毛细胞受到刺激而兴奋,从而引起不同音调的感觉。

;ThankYou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