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少年期精神障.ppt
关于儿童少年期精神障一、儿童期情绪障碍定义是主要由于心理因素如某些精神刺激因素或因家庭教育不当等造成的情绪异常,表现为焦虑、恐惧、强迫、羞怯等,使患儿自身感到痛苦或影响社会的适应。包括两类,一类与成人相似,另一类仅特发于童年期。流行病学各类情绪障碍的发生率为17.7%,城市高于农村,女性高于男性。病因一般在持久的精神紧张下产生。还包括遗传易感因素、家庭因素、教育因素、躯体疾病等。临床表现1、儿童分离性焦虑障碍多发生于6岁前,主要表现为与依恋对象分离前过分担心依恋对象可能遇到伤害,或者一去不返;过分担心依恋对象不在身边时会发生自己走失、被绑架、被杀害或住院等情况,以致可能自己再也见不到亲人。第2页,共1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儿童期情绪障碍2、儿童恐惧症指儿童对日常生活中的一般客观事物或处境产生过分的恐惧情绪。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表现为过分害怕某些本身并没有危险的事物或处境。恐惧的对象有两类:恐惧身体损伤,恐惧自然对象或事件。学校恐惧症是儿童恐惧症的一种特殊类型,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女孩较男孩多见。3、儿童社交恐惧症指儿童对新环境或陌生人产生恐惧、焦虑情绪和回避行为。多见于5~7岁儿童。但与亲人或熟悉的人在一起时社交关系良好。4、儿童强迫症男孩较多见。5、儿童癔症临床表现与成人基本相似,女孩较多。6、儿童抑郁症多发于少年期。第3页,共1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儿童期情绪障碍诊断病程持续一个月以上,达到严重干扰患者的正常生活、学习和社交活动的程度。治疗原则是心理治疗为主,配合使用小剂量抗焦虑药或抗抑郁药。心理治疗包括支持心理治疗、家庭治疗、行为治疗及游戏治疗等。药物以抗焦虑药较多用,如安定。第4页,共1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儿童多动综合征定义又称为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是发生于儿童时期(多在3岁左右),与同龄儿童相比,表现为同时有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及活动过度或冲动的一组综合征。流行病学国内患病率为1.5%~10%,国外约为3%~5%,近半数4岁前起病,男童多于女童,性别比4:1~9:1。病因和发病机制1、遗传因素具有家族聚集现象,患者双亲患病率20%,一级亲属患病率10.9%,二级亲属患病率4.5%。2、神经递质如DA、NE、5-HT假说3、神经解剖和神经生理4、发育异常5、家庭和心理生活因素此外,发现有部分患儿血铅水平升高,血锌水平降低,但头发中锌含量升高。第5页,共1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儿童多动综合征临床表现1、注意障碍是本病最主要症状,表现在听课、做作业或其他活动时注意难以持久,容易因外界刺激而分心,或者常常不断从一种活动转向另一种活动。2、活动过多和冲动不安宁,小动作多,缺乏思考、不顾及后果;在任何场合说话都特别多,缺乏耐心;情绪不稳定。3、学习困难学业成绩差,其学业成绩与其智力水平很不相称。4、神经和精神的发育异常或者的精细动作、协调运动、空间位置觉等发育较差。智力检测显示部分患者的智商偏低,言语智商高于操作智商,注意集中分量表得分较低。5、品行障碍多动症与品行障碍的同病率高达30%~58%。品行障碍表现为攻击行为,如辱骂、打人、伤人、破坏物品、性攻击、抢劫等。病程和预后多数患者的症状持续到少年期以后逐渐缓解,少数持续到成年。合并第6页,共1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儿童多动综合征品行障碍者预后不良,可能出现物质滥用或人格障碍;合并阅读困难和情绪障碍(如抑郁、焦虑)、有不良的家庭和社会心理因素、智力偏低者预后较差。诊断若儿童在7岁以前开始持续明显的注意缺陷和活动过多,并且在学校、家庭和其他场合都有这些临床表现,持续6月以上,对社会功能(如学业成绩、人际关系等)产生不良影响,则可以诊断为ADHD。鉴别诊断1、精神发育迟滞2、品行障碍3、情绪障碍4、抽动障碍5、精神分裂症6、儿童孤独症第7页,共1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儿童多动综合征治疗心理治疗包括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两种方式。根据患者及其家庭的特点,采用针对父母的教育和训练、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相互配合的综合性治疗方法。药物治疗1、中枢兴奋剂:为本病的主要治疗药物。利他林,又名哌醋甲酯,有效率75%~80%。5mg~40mg/dBid。苯异妥因,又名匹莫林,有效率65%~70%。此药起效慢,且有肝功能损害故要定期检测肝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