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上学期南海区数学五年级期末检测质量分析报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
南海区数学五年级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一、试卷评价:
(一)试卷特点
本次考试试卷考点全面,重点突出,版面简洁清晰,覆盖面广。题量、分值、难度适中合理,全面地考查了学生所需掌握的各部分内容。能紧扣新课标精神,立足教材的例题、习题类比、改造延伸不同程度的考生在考试中水平都。重视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
组合法 挖空法 割补法
转化成长方形:20×8=160(cm2)
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打破定势思维、开拓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视野,增强学生的思维灵活性。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思,培养他们打破常规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
3、命题时尽量不要出现连环考查的试题,因为这样做很难区分学生在第二个问题出错到底是该题不理解,还是由于第一个问题的错误引起的连环出错,降低试题的信度。
例如:第12题有的学生在用去尾法求可以做多少个布娃娃时出错 ,结果再用进一法求装这些布娃娃要用多少个盒子时连环出错。建议还是独立考查去尾法和进一法为宜。
二、答题情况分析:
(一)考试样本数据分析。
抽查样本人数 平均分 优秀率 及格率 2583 86.71 61.28% 89.6%
(二)逐题分析。
题号 考查内容 平均分 得分率 失分原因 本知识点 教学建议 一
判断题
无限小数
可能性
乘法分配律
4、商不变的性质
7.06 88.25% 第1小题:得分率较高。
第2小题:得分率较高。
第3小题:部分 中下学生对于以字母加数字变式运用出现的乘法分配律未能发现。
第4小题:商不变的性质:部分学生在低年级习惯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的讲法。对于同时缩小到原来的1/10,不能与旧知识贯通理解这是同一种意思换了表达形式而已。 运算定律的教学避免单纯死记硬背,要注意理解教学和变式练习,从多角度加深理解。
教师在新知教学中,要注重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及时对新旧知识进行沟通梳理,帮助他们在理解融合、形成体系的基础上拓展知识结构,做到横成片、竖成线。避免学生产生孤立片面的认知。 二
选择题
5、可能性
6、用数对表示位置
7、方程的解
8、长方形变成平行四边形后面积和周长的变化 6.69 83.63% 第5小题:得分率较高。
第6小题:学生对用数对表示位置未能形成空间位置辨别能力,也没有画示意图分析的习惯。对两个数对是否表示同一行还是同一列不清晰。
第7小题:极少数中下生习惯了用X表示未知数,对改用a表示未知数不适应。未能正确解方程。
第8小题:个别学生对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后面积和周长的那个变,哪个不变产生混淆。
1、建议教学位置时可以适当进行一些实际辨别位置的游戏或训练,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画图研究数学问题的习惯,以培养分析能力。
2、教学中尽可能关注全体学生,多了解贴近后进生的实际水平,给予他们多一些帮助。
3、第8题是来自书本的题目,但隔了一段时间一些学生就混淆了。说明他们还是机械记忆的成分多一些,建议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动手制作框架,亲身拉动,感受一下。四基中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要靠把操作实践还给学生得来,自己做过发现的东西学生感受最深刻。 三
填空题
9、用数对表示位置
10、根据整数乘法算式直接写出小数乘、除法的结果
11、小数乘(除)法的结果与因数(除数)的关系、循环小数大小的比较
12、用去尾法进一法、取商的近似数。
13、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14、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
15、三角形的面积与底和高的关系
16、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20.66 82.6% 第9题:正确率较高。
第10题:根据23×12=276写出得数,乘法的两道正确率较高,但27.6÷2.3和276÷0.23失分比较多。主要是这类变式的题目学生比较少见,不会变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再对比乘法算式推算结果。不理解的同时又不进行计算,仅仅是猜想结果造成出错。
第11题:循环小数的大小比较,扣分比较多。主要是对把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再写成一般写法比计较大小的方法不熟练。
第12题:有的学生在做第一个空用去尾法求可以做多少个布娃娃时出错 ,结果在用进一法求装这些布娃娃要用多少个盒子时连环出错。
第13题:部分学生2对用数学表达数量关系不清晰,也有的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量不理解,未理解清楚字母代表的意义。因此填写字母公式出错。
第14题:写出字母算式60a,b+60a表示的意思,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文字不通顺或不准确。第(2)个问:王老师用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