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传感器原理与检测技术 教学课件作者 钱显毅 课件 第四章 电感式传感器.ppt

发布:2019-05-04约2.73千字共2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章 电感式传感器 4.1 电感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4.1 电感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4.1 电感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 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被测的机械性的非电量变化转换成线圈电感(或互感)的变化,这种机电转换装置称为电感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测量精度高、零点稳定、无需外电源和输出功率较大等一系列优点。其主要缺点是灵敏度、线性度和测量范围相互制约,传感器自身频率响应低,不适用于快速动态测量;对传感器线圈供电电源的频率和振幅稳定度均要求较高。 电感式传感器按转换原理的不同可分为自感式(电感式)和互感式(差动变压器式)两大类。 根据法拉第电磁定律,当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就会产生感应电动势,这种现象称为电磁感应。电与磁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转换的物理现象,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利用这种现象可以构成各种各样的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是利用线圈自感或互感的变化来实现测量的一种装置,它的核心是可变自感或可变互感。 电感式传感器用于将机械线位移或角位移转换为感应电动势,图4-1即为这种转换的示意图。激励线圈1由交变电源激励,在铁心3中产生交变磁场。 假设动铁心处于无穷远处,在线圈2中的感应电动势为零。随着动铁心的移动,气隙逐步减小,在线圈2中的感应电动势也逐步增大,直到两铁心形成完全闭合的磁路时,感应电动势达到最大。由此可见,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气隙的大小有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图 4-1 原理示意图 1—激励线圈 2—二次线圈 3—铁心 可将电感式传感器的能量变化关系,用图4-2来表示。由图可见,传感器的核心是将机械能转换为磁场能的部分。机械变化激励以形成一个磁场信号,被测对象以机械能的方式调制磁场能,而磁场能则通过测量电路(检测线圈)检出,转换为相应的电信号。 图4-2 电感式传感器的能量变换 4.1.1电感与基于电磁参量的关系 用电感(自感或互感)来描述电磁运算中各种变换的关系是很方便的。 (1)电流在线圈中产生的总交链磁通Ψ Ψ=LI (4-1) 式中,L为线圈电感;I—为激励电流。 (2)磁场能量 (4-2) (3)与磁场的几何形状有关的结构参数 或 (4-3) 式中,N为线圈匝数;RM为与磁场几何形状有关的磁阻。 (4)对被测对象的作用力 4.1.1电感与基于电磁参量的关系 被测对象为克服电阻力所作的功,等于磁场能量的变化,即 FΔx =ΔW F= - 故在电流不变时的电磁力为 FM = - = - (4-4) 取负号表示电磁力与外作用力方向相反 4.1.1电感与基于电磁参量的关系 (5)电流在线圈中产生的自感及互感(M)电动势 (4-5) (4-6) 4.1.2电感式传感器的分类 电感式传感器的核心是一个已知的磁场。因此,以磁路形式和磁场形式作为分类的主要依据是合理的,据此可将电感式传感器分为以下几类: 1)具有气隙的电感式传感器。这类传感器利用铁磁体构成集中的磁路,其磁阻主要在气隙中形成。依据改变气隙磁阻的方法,又可分为变气隙型和变截面型。同时,还可以依据是否有独立的检测磁场线圈分为自感型和互感型(变压器型)。 4.1.2电感式传感器的分类 2)具有螺线管的电感式传感器。这类传感器具有较长的空气磁路,利用铁心改变空气磁路的磁阻。同样,在这类传感器中,也有自感型和互感型之分。 3)电涡流传感器。这类传感器没有明确的磁场边界,属于分布参数磁场,利用主磁场和涡流磁场的互感耦合来改变电感。这类传感器可以看作互感型传感器的一种特殊情况。 4)利用铁磁体物理性质的传感器。这类传感器的特点是做成完全闭合的磁路,而铁磁体的磁导率随着应力而变化,由此引起磁阻及电感的变化。 4.2 变气隙型电感式传感器 根据法拉第电磁定律和磁路的欧姆定律,当磁路的磁阻和感应电动势发生变化时,就能相应的测量出电压和电流等物理量,据此,可以制造和设计各类电感式传感器,现研究变气隙型电感式传感器。 4.2.1 简单的变气隙型电感式传感器 图4-3所示的结构,对于研究更为复杂的情况是有用的,为了简化分析,做以下假设: 1)铁心磁路中的磁滞及涡流损耗不计。 2)不考虑集肤效应及边缘效应,认为在铁心中的磁场是均匀分布的。同时,忽略激励线圈的漏磁。 3)铁心的相对磁导率远大于空气的相对磁导率。 图4-3 简单的变气隙型电感式传感器 4.2.1 简单的变气隙型电感式传感器 式中,δ为每段气隙长度; 为铁心总长度;A为气隙有效截面面积;μ0为真空磁导率,因为空气的相对磁导率近似为1,所以μ0也为空气磁导率;μr为铁心的相对磁导率。 将式(4-7)代入式(4-3)中,可得 根据磁路基本知识可知,磁路的总磁阻为铁心及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