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司法考试刑法冲刺讲义 (公众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3年司法考试刑法冲刺讲义
友情提示:本讲义以本人《刑法讲义》《刑法168题》为基础
刘凤科 编讲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本部分含1—0题,每题1分,共0分。
A.在行政法律调整危险驾驶行为的基础上,刑法将其规定为犯罪行为,体现了刑法补充法和保障法的性质,更能实现保护人民利益的目的
B.将危险驾驶行为规定为犯罪行为,有助于国民对自身行为的评价和选择,进而指引国民行为,从而实现一般预防犯罪的功能
C.对犯危险驾驶罪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缓刑的,可以禁止其在一定时期内从事交通运输行业活动,这体现了特殊预防犯罪的要求
D.危险驾驶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成立危险驾驶罪,但应适用较重犯罪的法定刑,这体现了罪刑相适应原则的精神
2.①罪刑法定原则中的“法”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刑法修正案,但不包括其作出的立法解释
②刑法分则的部分条文对罪状的描述需要根据其他法律加以补充,这种立法体例不符合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
③扩大解释得出的结论没有超出刑法用语可能具有的含义,而类推解释得出的结论超出了用语可能具有的含义
④文理解释的结论合理,则没有必要采取论理解释的;文理解释的结论不合理或者产生多种结论,则必须进行论理解释
关于上述四句话正误的判断,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第①③句正确,第②④句错误
B.第①④句正确,第③②句错误
C.第①②③句正确,第④句错误
D.第①③④句正确,第②句错误
3.乙被违章车撞死,现场留下了肇事车的油漆,目击者记住了违章车辆牌照。警察找到车主甲时,车主甲已经给该车涂上了其他颜色的油漆,擦掉了车上的血迹,修补了车上的相关痕迹。甲拒不承认自己驾驶了该车,也不说明谁驾驶了该车。但警方能够确定该车就是撞死李某的违章车。关于甲的行为,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甲成立交通肇事罪,甲毁灭自己犯罪证据的行为属于不可罚的事后行为
B.甲成立帮助毁灭证据罪,因为无论肇事者是谁,甲都实施了帮助毁灭证据的行为
C.甲拒不说明谁驾驶其违章车的行为成立包庇罪
D.甲成立交通肇事罪与包庇罪,数罪并罚
4.A国公民甲在B国劫持了该国民航飞机飞往C国,但C国警方未能成功抓住甲。后来甲进入我国,被抓获归案。后来还查实,甲为劫持该航空器,还开枪打死了空警和乘务员二人。关于本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我国对此案具有管辖权,适用普遍管辖权原则
B.甲成立劫持航空器罪与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
C.对甲定罪量刑的依据是我国刑法以及国际公约
D.如果甲劫持的是国家航空器,我国仍有管辖权
5.①民族自治地方可以由自治区或者省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变通或者补充的规定,报请____批准施行
②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的,由核准,执行死刑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核准,可以不受执行刑期的限制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核准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6.《刑法》第237条第一款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妇女或者侮辱妇女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第二款规定:“聚众或者在公共场所当众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关于本条的理解,下列哪选项是的?
B.“妇女”属于记述的构成要件要素
C.“猥亵”、“侮辱”属于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
D.“聚众或者在公共场所当众犯前款罪的”属于法定的从重处罚情节
7.甲过失行为导致王某重伤,随即将王某抱上汽车,打算将王某送往医院抢救。此时,旁观的路人乙极力劝阻甲,唆使甲放弃救助,最终导致王某流血过多而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甲成立不作为方式的故意杀人罪(既遂),乙成立窝藏罪,甲、乙不成立共犯
B.甲过失导致王某重伤的行为与王某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C.甲、乙成立不作为方式的故意杀人罪(既遂)的共犯
D.甲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乙成立窝藏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想象竞合犯
8.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捏造事实诽谤国家领导人,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是告诉才处理的犯罪
B.虐待家庭成员,致使被害人重伤的,成立虐待罪与故意伤害(重伤)罪,数罪并罚
C.遗弃被扶养人,致死被扶养人死亡的,成立遗弃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想象竞合犯
D.对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如果被害人受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人民检察院可以公诉
9.关于因果关系,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乙没有共谋而分别向丙开枪,都没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