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0401)
(专业英文名称:MaterialsScienceandEngineering)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金属材料、表面工程等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基础知识,能在材料的制备、加工、表面处理、材料结构与性能分析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技术开发、工艺及设备设计、技术改造、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掌握材料的制备、组织结构与性能分析的基本规律。受到金属材料、表面工程以及其它先进材料的制备、性能分析与检测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材料设计和制备工艺设计、材料性能和产品质量控制、新材料和新工艺开发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力学、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等基础知识;
3.掌握金属材料、表面工程等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和材料设计、合成与制备等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材料成分、组织结构、性能检测及产品质量控制的基本知识,具有研究和开发新材料、新工艺的初步能力;掌握金属材料热处理、材料表面处理等专业知识,具有正确制定工艺、合理选择工艺设备,进行生产及质量管理的基本能力;
4.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及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了解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培养标准的实现矩阵
1、综合素质: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身体和心理素质、进取和创新精神以及团队意识等方面。
2、专业能力:主要包括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进行产品开发和系统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和组织管理等能力。
3、知识结构:主要包括针对能力要求应当掌握的人文知识、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等。
培养标准
实现途径
综合素质
思想品德素质素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公益劳动
身体和心理素质
大学体育、军事理论与实践、军事训练、心理健康与安全教育
进取和创新精神以及团队意识
形势与政策、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创新创业基础、
第二课堂与创新创业实践
专业能力
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材料腐蚀与防护、热处理原理与工艺、金属材料学、先进热处理技术、热工仪表及控制、无损检测、涂装工艺学、金相检验技术、热处理设备等
进行产品开发和系统设计的能力
物理化学、材料分析化学、金属腐蚀原理、电化学原理、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电镀工艺学、物理涂镀技术、表面处理车间设计与设备、电源工艺学、材料表面改性技术等
技术改造与创新和组织管理的能力
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知识结构
人文社科知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
基础知识
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普通化学、C语言程序设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画法几何、机械制图、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
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测试技术、机械设计基础、电工学等
四、主干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材料化学。
五、主要课程
专业公共课: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普通化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画法几何、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电工学、材料测试技术。
分专业方向限选课: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方向: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力学性能、材料腐蚀与防护、热处理原理与工艺、金属材料学、先进热处理技术、热工仪表及控制、无损检测、金相检验技术、热处理设备、材料表面改性技术。
表面工程方向: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分析化学、金属腐蚀原理、电化学原理、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电镀工艺学、涂装工艺学、物理涂镀技术、表面处理车间设计与设备、电源工艺学。
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军训、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专业综合实验。
七、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为四年,学习年限为3-6年。
八、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九、课程体系及学时学分比例
1.课程总学时为2450学时(132学分),其中:必修课1746学时(93学分),占71.3%(70.5%);选修课704学时(39学分),占28.7%(29.5%)。理论教学课程学时2220(119学分),实践教学课程学时230(13学分)。
2.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总学分:47学分,其中第二课堂和创新实践不少于2学分。
3.本专业总学分共计179学分,其中实践教学学分60,占33.5%。
十、毕业标准与要求
1.达到德育培养目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