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法律法规之基础知识.doc

发布:2017-10-11约字共2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法律法规之基础知识 第一篇 基础知识 第一章 法律知识  第一节 我国行政法的基本知识 一、我国依法行政的要求与目标 (一)依法行政的要求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004年,国务院制定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了我国依法行政六个方面的基本要求,即: 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和权责统一。 (二)依法行政的目标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 将我国依法行政的目标确定为经过十年左右坚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实现法治政府。法治政府的内在构成为以下七方面:   一是理顺依法行政体制; 二是提高行政立法质量; 三是保证严格行政执法; 四是健全行政决策机制; 五是有效解决纠纷机制; 六是完善权利监督机制; 七是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二、我国行政法律制度的基本构成 (一)行政法的含义   --行政法是指规范国家行政管理活动和监督管理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行政法调整的是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因行政管理活动而发生的法律关系。   --行政法主体,即行政机关与行政管理相对人,在地位上是不平等的,行政行为不是平等协调的产物,而是行政机关的单方面意思表示,行政行为一经作出,不论相对人是否同意,都必须服从。 (二)行政法律制度的基本构成 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由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 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组成,此外,法律解 释、其他规范性文件和国际条约也是行政法律制度重要补 充渊源。 1、宪法: 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一切法的形式中最高最重要的形式,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一切法律、法规、规章都不能与相抵触。  2、法律: 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在行政法律体系中,法律分为两大类:   一是如《行政许可法》等适用于不同行政领域的基本行政法律;   二是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等专门规范特定行政管理领域的部门行政法律。 3、法规 分为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两种   ①行政法规:指国务院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其法律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和法律,其主要形式是条例、规定、办法和暂行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等。 ②地方法规:指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省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定性文件,如《江西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等。   地方法规在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上一级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方有效。 4、规章:通常称行政规章,分为部门规章和政府规章两种     ①部门规章:是指由国务院各部门及直属机构在职权范围内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如农业部发布的《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农作物种子标签管理办法》等。   ②政府规章:是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其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依照法定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三、行政立法和行政规范的效力和冲突解决   (一)行政立法和行政规范的效力等级    根据《立法法》的有关规定,我国法律体系的效力等级为: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法规、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法律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法规、规章;  --行政法规高于地方法规、规章;  --地方性法规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  --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效力等级相同。  --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法规、规章,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特别规定高于一般规定;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一致的,新的规定高于旧的规定。 (二)行政立法和行政规范的效力    --空间效力:对地域的效力和对人的效力的总称。    对人的效力一般适用在我国国内的一切从事相关活动的个人、法人或者组织。    --时间效力,除非有明确的溯及以往的规定,一般只在生效之日后产生效力,对其生效之日前发生的行为,不具有溯及力。 (三)法律、法规、规章之间冲突的解决    《立法法》规定了“后法优先”、“特别法优先”和“上位法优先”的原则。    --“后法优先”即“后法优于前法”,根据生效的时间,执行最新的规定。    --“特别法优先”即“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上位法优先”即“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按照“上位法优先”原则,则法律优先,行政法规次之,地方性法规再次之,地方规章最后。  --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的矛盾   《立法法》规定,虽然地方性法规在法的位阶上高于部门规章,但由于部门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