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八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检测教师版.pdf
八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检测
一、积累运用(29分)
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题。(7分)
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A(插/
跃/钻)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B(站/跳/立)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
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zhèn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zhōng的赞赏。
(1)给上面文中的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眼花缭乱悄然zhèn耳欲聋由zhōng
(2)请根据文意,从A、B两处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2分)
AB
(3)文段选自《“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这是一篇(体裁),
选段主要运用的修辞,形象地描绘了。(3分)
【答案】
(1)liáo;qiǎo;震;衷。(2)A.插;B.跳。
(3)新闻特写;比喻;吕伟跳入水中的精彩瞬间(意到即可)。
【解析】
这是一道语段综合训练题目。本题考查字的读音书写、词语辨析和新闻知识。(1)注意“悄”的读音;
(2)选择词语时要结合语境,“插”体现动作的敏捷。“跳”写出了观众的激动反映;(3)注意体会新闻特
写的特点。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执法部门严厉打击不法分子锐不可当的造假势头,极大地净化了市场。
B.舞台上,演员一连串精彩绝伦的表演,让人眼花缭乱。
C.在利益的诱惑下,有的商家殚精竭虑,投机取巧,只为钻空子,为了让自己赚得更多。
D.轰隆的巨响,振聋发聩,游人打着手势在夸张地交谈,却好像失去了声音。
【答案】
B
【解析】
A.“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不合语境;B.“眼花缭乱”是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
感到迷乱;C.“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含褒义。感情色彩失当;D.“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
字唤醒糊涂的人。不合语境。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
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B.消息和新闻特写都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都要抓住新闻事件的片段展开。
C.用干支纪年或计算岁数时,六十组干支字轮一周叫一个甲子,为60年。
D.“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语出清施闰章《钱塘观潮》,原文为“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答案】
B
【解析】
B.只有新闻特写要抓住新闻事件的片段展开。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圆满通过国家验收,投入运营后将填补国内脉冲中子应用领域。
B.北京国际速滑馆之所以用最新环保技术制冰的原因,是因为要实现低碳冬奥的目标。
C.能否建立创新型的国家,归根到底还是要有大批献身科学、热爱祖国的创新型人才。
D.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颁布实施,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了法律保障。
【答案】
D
【解析】
A.成分残缺,“填补”缺少宾语,应在最后加“的空白”;B.成分赘余,“之所以”表原因,与“……的
原因”重复,可删掉“的原因”;C.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前面有“能否”,后面只说了好的一面,可把“能
否”改成“要”,或者在“要有”改成“要看是否有”。故选D。
5.古诗文默写。(10分)
(1),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2)大漠孤烟直,。(王维《使至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