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区公安局道路监控系统.doc
PAGE
PAGE1
常熟滨江区道路
监控设计方案
2005年10月31
一、概述
近几年来公安局越来越多的采用当今新技术,加强城市安全防范建设,在城、镇区范围内的交通路口、街面、社区、商区、景区及其他治安复杂场所和重要职能部门建设了监控点,特别是社区动态图像监控系统、景区联网图像监控系统等的“金盾工程”的建设,为广大市民搭建了一道道坚实的防护网,为提升城市形象作出了贡献。随着社会对公共安全的越来越重视,公共安全突发事件也越来越复杂,人们对公共安全的防护要求也越来越高。
目前在各大城市,车辆盗窃案件经常发生,涉及机动车的各种经济和刑事案件层出不穷,各种违章行为也应该进行严格查处。但目前城市卡口车辆检测系统已经完全不能满足现代化交通的需求。目前安装的电子警察系统只具有以图片或录像记录车辆的功能,不能参与布控、拦截目标车辆等工作。为了保护国家、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加强车辆治安管理,提高寻找丢失和肇事车辆的效率
滨江区地处常熟市,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交通发达,东西南北的各条通道,构成一个发达的交通网络。为了加强对主要道路的监控防范能力,提高滨江区以至整个常熟市的治安管理水平,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我们设计了本监控系统工程方案,以达到科学、高效、安全的目的,从而使滨江区派出所技术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到较高的层次。
二、需求分析
我们针对道路监控的特点并结合滨江道路监控的要求,对滨江道路监控系统做出本设计方案。滨江道路监控系统是对滨江整个道路安全情况一个监视系统,首先在监控设备要满足道路监控的要求和业主的要求,如前端摄像机、立杆、室外接入箱、数字光端机、防雷器等,控制端的硬盘存储设备、视频分配设备、光端机接收电源设备等;传输路由部分在本次设计中采用由甲方指定电信运营商完成。通过对上述需求的分析,我们知道本工程主要道路监控重点涉及到前端设备的选型、安装、接入等。
三、设计依据
《常熟市社会面治安监控系统建设总体解决方案》(2005)
《城市治安视频监控联网技术规范》(GA****—2005讨论稿)
《关于推进全市社会治安科技防范工作的意见》(2004)
《全省社会面治安监控系统建设规范》江苏(2004)
《苏州市社会面治安监控系统建设规范》苏州(200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弱电工程通用技术标书》(DG/TJ08-603-2002)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4-2000)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308-2001)
《民用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
《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J115-87)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19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50259-1996)
《彩色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估方法》(GB7401-1987)
《彩色电视图象传输标准》(GB1583-1979)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J50057-94,2000版)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
《城市公安指挥中心技术系统设备配置建议》GA099-1996
《公安计算机信息系统“九五”规划》
《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GB8566-8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92)
《电业安全工业规程》(DL-408-91)
《滨江道路监控招标文件》
四、设计原则
本方案设计将着重从以下设计遵循的原则出发:
☉兼容性:前端系统应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系统,不同产品之间应有相对的标准接口,为满足各系统之间的联动或系统集成需要,设计应以符合国际标准或国际流行标准为原则;
☉先进性:系统选型应与同类产品技术发展趋势相吻合,保证系统整体的先进性、技术寿命及后期投资的可延续性;
☉实用性:系统应着重解决安全防范的主要实际问题,力求实用,做到操作尽量简单直观,维护方便;
☉可靠性:选择系统及设备时,不能一味地追求设备的先进性,更重要的是考虑其技术的成熟程度,还必须采取多种措施考察系统的可靠性,使其长期地发挥其功效;
☉可扩容性:系统的设备配置及选型,应允许再扩容,而且做到随着技术和形势的发展扩容升级简便。
五、方案设计
5.1整体规划:
滨江道路主要有84条主要道路,本次道路监控主要做其中的54条道路,其中42条道路口用一体化球机,另12条道路用带云台的摄象机,能最大范围地涵盖各主要监控点和重要区域,在大幅度提高安全性的同时,有效地加强监控力度,又降低治安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系统采用高清晰的摄像机,将摄像区域的监控图像通过光纤传输到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对图像进行综合监控和处理。指挥中心可以通过中心矩阵对图像进行各种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