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遥感.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All Copyrights Reserved By SoonyenJu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复习参考资料——
卫星海洋学
第一章 绪论
海洋遥感:指以海洋及海岸带作为监测和研究对象,利用电磁波与大气和海洋的相互作用原
理来观测和研究海洋的遥感技术。
海洋遥感的研究内容:
1. 海洋遥感物理机制
2. 海洋信息提取方法
3. 海洋卫星传感器方案
4. 遥感数据在海洋学应用
海洋遥感的特点:
1. 全天候全天时探测
2. 半球或全球范围内探测
3. 定性、定量探测
4. 光谱波段细、探测器接收灵敏
海洋遥感意义:(常规的海洋调查依赖于调查船沿设定航线的“稀疏”取样。虽然定位样点
测量准确,但在规模、范围、频度上很受限制)
1. 海洋环境的进入性与通达性较差;
2. 近海和海岸环境复杂多变,难以进行多变量同步控制观测;
3. 海岸环境变化周期长、信息量大,难以取得理想的可控制数据,在实时处理上也有很大
困难。
海洋遥感经历的四个主要阶段——探索阶段:
1. 气象卫星和陆地卫星不能完全替代海洋卫星。
2. 气象卫星和陆地卫星的探测器主要为光学探测器,不能替代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和地形卫
星,因为后者主要采用微波探测器;
3. 即使气象、陆地和海洋水色卫星都采用光学探测器,但是前两者与后者还存在很大差别:
波段设置不同(光谱分辨率)、灵敏度和精确度不同(后者需要定量)、观测方式不同(海
洋卫星要求观测时间为上午,且观测时沿轨倾斜约0~20 度可调)。
第二章 海洋遥感的原理与基础
海洋学上的专有名词:
有效波高(H1/3) :波阵列中全部波动的1/3 最高波的波高平均值;
均方根波高(h ):波在平均海平面以上的均方根高度(海面粗糙度);
k
重力波:作用在扰动水团上的主要恢复力是重力的波动(L1.73cm );
海平面高度:海表面相对于参考椭球面的距离。
海平面地形:海表面相对于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海平面异常:海表面相对于平均海表面的偏差 。
海洋遥感中常用的基本概念:
1. 极化:如果一束平面电磁波的电场矢量都在一个平面内,则称之为线性极化。
极化状态是根据电场矢量方向与参考平面方向的关系来定义的。对于线性极化的辐射,
水平极化的电场与参考平面垂直,垂直极化的电场与参考平面平行。
1 / 8
All Copyrights Reserved By SoonyenJu
2. 复折射率:
n n in
复折射率n 与相对电容率(复介电常数)ε 关系:
电磁波穿越两种介质时遵守Snell 折射定律:
3. 菲涅耳反射系数:描述光滑介质表面的反射与入射之间的关系,即反射电场与入射电场
之比。
4. 菲涅耳反射率:定义为反射电磁波的辐亮度与入射电磁波辐亮度之比。
(注意菲涅耳反射率与漫反射率的区别:前者定义了界面的反射比;而后者为辐照度的
内部多个粒子的漫反射。)
5. 复介电常数:复介电常数是反映物体电学性质的参数。是描述海面发射率的一个关键参
数,它是频率ω ,水温T 和海水盐度S 的函数。
6. 海面粗糙度: 判据与波长和入射角θ有关。
(判据–瑞利准则和夫琅和费准则 )
海面泡沫对反射率的影响:
1. 可见和近红外光:海面泡沫与风速W 有关,当W7m/s 泡沫条纹迅速增加;当W40m/s
海面全部被泡沫覆盖,泡沫会增加反射率。
2. 热红外辐射:水强烈衰减红外辐射,泡沫几乎没影响。
3. 微波:水泡之间的空隙引起海面变形,进而引起泡沫发射率;发射率随风速线性增加,
增加量的最大值位于最高频率处;对垂直入射的发射率影响更大;入射角为50 °时,只
有风速超过20m/s 时表面斜率的影响对泡沫不起作用。
7. 大气衰减:衰减系数可用朗伯- 比尔定律微分形式计算。
8. 大气吸收:
吸收系数(kab )定义为:短路径dz 上光谱辐射率Lλ 的部分损耗
太阳高度角h:地球上某点的切平面与某时刻此点和太阳连线的夹角。
太阳方位角 Ф:从指北方向线起,依顺时针方向,到某时刻太阳光在地面投影方向线之间
的水平夹角,取值范围0~360 度。
直射辐照度(Edd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