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与功能.ppt
细胞有丝分裂中期,
染色质高度凝缩形
成具有特定形态结
构的染色体。(3)核仁(nucleolus)?定义:细胞间期核中1个或几个浓密的球形小体,没有外膜。富含蛋白质和RNA。由特定染色体的一定区域产生的,这一区域称为核仁的组织区。?形状、大小、和数目因物种和生理状态而异。人(1个),非洲爪哇(2个)?功能rRNA合成和加工核糖体亚基的组装注意:原核细胞中没有核仁存在。核基质(muclearmatrix)成纤维状的网,布满于细胞核中,网孔中充满液体。、网的成分是蛋白质,核基质是核的支架,并为染色质提供附着的场所。细胞质(cytoplasm):是充满在细胞壁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有时就称它为原生质。又分为胞基质和细胞器。特性:细胞质有自主流动性,这是一种生命现象。作用: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细胞器(organelle):细胞质中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并有膜包围的细小结构。如:质体、线粒体、高尔基体等。3.1.3细胞质和细胞器1.内质网和核糖体P35(1)内质网(endoplasmicreticulum,ER):概念:由单层膜围成的互相沟通的网状管道系统。类型:粗糙型内质网(roughER,rER):膜的外表结合有核糖核蛋白体。近核膜处分布。合成并运输蛋白质,转运小泡(P36)。光滑型内质网(smoothER,sER):膜的外部无核糖核蛋白体。近质膜处分布。与脂类、糖类的代谢、药物或毒物的解毒有关。潴泡:存在于高尔基体和内质网中由膜围成的扁囊和小泡。功能:与蛋白质、脂类、多糖、激素等的合成、运输有关,也可能是多种细胞器的来源。组成:无膜包被的颗粒状结构,由核糖蛋白质颗粒组成的复合体,其组分为rRNA与蛋白质,蛋白质在外表RNA在中心。合成蛋白质场所。根据核糖体的沉降系数把不同来源的核糖体分为70S型(具有30S型和50S型两个亚单位)和80S型(具有40S型和60S型两个亚单位)两大类。核糖体STEP1STEP2STEP3STEP4分类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输出细胞外的蛋白质,如抗体、激素、消化酶、胶原蛋白等。游离核糖体:留存在细胞质中的蛋白质供细胞本身生长、发育、分化,如酶和结构蛋白。或者是合成一批特殊蛋白质如血红蛋白等。功能: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沉降系统是测量某一物质在离心力作用时的沉降速度,以漂浮单位S(Svedbergunit)来表示。每个漂浮单位为1×10-13秒,如某一蛋白质沉降系数为1×10-11秒,则为100个单位即100S。沉降速度直接与颗粒的大小、形状及分子量有关。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核糖体成分的比较(2)高尔基体(Golgiapparatus)意大利医生C.Golgi在神经细胞中首次发现。组成:由扁平囊(潴泡)和大小不等囊泡组成。结构:具有极性的细胞器。顺面或形成面(cis面)接受侧:面向核的凸面成熟面或反面(trans面)、外运侧远离核的凹面1反面2顺面3高尔基体的功能区隔4动物细胞、植物细胞中都有。分布位置不同。高尔基体在细胞内的分布功能:蛋白质加工和包装的场所。外排作用合成多糖,参加细胞壁的形成;参与溶酶体和液泡的形成。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3)溶酶体(lysosome)概念:由单层膜包围的含有多种酸性水解酶的囊泡状细胞器,膜内pH=5.有人比作“消化系统”又叫酸性水解酶分类:初级溶酶体(primarylysosome)次级溶酶体(secondarylysosome)残体(residualbody)初级溶酶体(primarylysosome):是一种刚刚分泌的含有溶酶体酶的分泌小泡。次级溶酶体(secondarylysosome):是含水解酶及相应底物,以及水解消化的产物,也即正在进行或已经进行消化作用的囊泡。残体:又称后溶酶体(post-lysosome)已失去酶活性,仅留未消化的残渣故名,残体可通过外排作用排出细胞,也可能留在细胞内逐年增多,如肝细胞中的脂褐质。010203初级溶酶体次级溶酶体残体溶酶体的形成及其在细胞分解中的作用STEP5STEP4STEP3STEP2STEP1细胞内消化:外界吞入的颗粒和细胞本身产生的废弃成分。细胞凋亡:个体发生过程中往往涉及组织或器官的改造或重建,如蝌蚪的尾巴退化消失过程。溶酶体可清除不需要的细胞。自体吞噬:清除细胞中衰老的细胞器等。肝细胞中线粒体的平均寿命约10天左右。防御作用:如巨噬细胞可吞入病原体,在溶酶体中将病原体杀死和降解。参与分泌过程的调节如将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