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大叶铁线莲播种育苗技术规程.docx

发布:2025-02-13约2.43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

大叶铁线莲播种育苗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叶铁线莲种子采集与处理、大田育苗、容器育苗、病虫害防治、苗木分级、档案管理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1年生及以上的大叶铁线莲播种育苗及移植。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2772林木种子检验规程

GB6000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6001育苗技术规程

GB7908林木种子质量分级

3种子采集与处理

3.1种子采集

9月份,当年种子部分种皮由绿色转为黄褐色即可采种。

3.2种子调制及分级

采种后进行晾晒、脱毛、风选,去除杂质和空瘪种子。将纯净种子置于通风阴凉处贮藏。参照GB2772和GB7908进行种子质量检验和分级,种子质量达II级以上。

3.3种子催芽

催芽前,用浓度0.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0min~30min,清水洗净。消毒后的种子,用40℃~50℃水浸种,种子与水的容积比约为1:5,浸种时不断搅拌,自然冷却后浸泡24h。使种皮充分吸水膨胀,置于20℃~25℃条件下催芽。在催芽过程中经常检查,防止霉变,每天用温水清洗一次,经3d~5d即可播种。

4大田育苗

4.1育苗地选择

育苗地应设在交通方便,地势平坦,土质疏松,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不超过1.5m,有灌溉条件处。土层厚度不少于50cm,pH6.2~7.5的土壤。避免重茬地,不宜选用前茬作物对种苗易感染病害和地下害虫严重的土地。

DB37/T3849—2019

2

4.2土壤管理

4.2.1施基肥

施基肥(如厩肥、堆肥等)2000kg/667m2~4000kg/667m2,肥料翻耕入土。

4.2.2作畦

畦埂高于地面15cm~20cm,宽30cm~40cm,畦宽100cm~120cm。

4.2.3土壤消毒

育苗前进行土壤杀菌处理。常用药剂及方法,见附录A。

4.3播种

4.3.1播种时期

以春播为宜,土壤解冻后至4月上旬。

4.3.2播种方法

采用条播,根据墒情,可在播种前3d~5d浇透水。开沟深2.0cm~2.5cm,沟宽5cm~7cm,沟间距30cm~35cm。播种时播种沟内适量洒水,将种子均匀播撒入沟底,覆土厚度1.0cm~1.5cm,覆土后稍加镇压。播种量为6kg/666.7m2~7kg/666.7m2。

4.3.3覆盖

用草帘覆盖苗床,同时对草帘进行喷水保湿。

4.4苗期管理

4.4.1撤覆盖物

待10%~30%种子发芽出土后,撤去草帘。

4.4.2间苗和补苗

待幼苗出现2~4片真叶时进行间苗。选取阴雨天或傍晚进行补苗,补苗前浇透水1次,带土起苗,立即栽于缺苗处,随即浇透水一次。

4.4.3浇水与排涝

幼苗出齐后,根据天气和土壤墒情适时浇水,浇水后及时松土。封冻前浇水。雨季苗床有积水,应及时排涝。

4.4.4追肥

全年追肥2次,第1次于苗高4cm~5cm时进行,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第2次在7月中旬,追施复合肥,施肥量5kg/666.7m2~7.5kg/666.7m2。

4.4.5除草松土

出苗后,及时松土除草。

DB37/T3849—2019

3

5容器育苗

5.1容器选择

选用杯状无纺布容器,直径6cm~10cm、高度12cm~14cm;穴盘育苗,上口径6.2cm~6.5cm,下口径2.5cm~3cm,高7cm~10cm。

5.2基质调制

基质采用腐殖质土或草炭土、蛭石、珍珠岩,按6:1:3的体积比混合。

5.3消毒杀菌

基质应消毒杀菌,方法详见附录A。

5.4播种

5.4.1播种时间

3月中旬至4月上旬。

5.4.2播种方法

每容器点播3~5粒种子,浇透水,随即覆盖草帘。

5.5苗期管理

播后适时补水。出苗率达70%以上时,选择阴天或傍晚撤去草帘。适时间苗、除草、防治病虫害。

6病虫害防治

6.1枯萎病

配制30%恶霉灵稀释1200~1500倍液,苗期均匀喷洒,用药后清水清洗幼苗。

6.2白粉病

交替使用15%粉锈宁1000倍液、10%多抗霉素1000至1500倍液,连续喷施2~4次。

7苗木分级

参照GB6000相近植物种进行苗木分级。

表1大叶铁线莲裸根苗分级

苗龄

苗木等级

Ⅰ级苗

Ⅱ级苗

地径cm>

根系长度

cm

地径cm>

根系长度

cm

1-0

0.25

20

0.1~0.25

10~20

2-0

1.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