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果腺肋花楸播种育苗技术规程.docx
1
DB21/T××××—××××
黑果腺肋花楸播种育苗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黑果腺肋花楸(AroniamelanocarpaElliot)播种育苗相关的术语、定义和育苗圃地的选择与区划设计、整地与作畦、种子选择与处理、播种、苗期管理、出圃和技术档案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辽宁省适宜黑果腺肋花楸播种育苗地区的生产作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001育苗技术规程
DB21/TDB21/TDB21/TDB21/TDB21/TDB21/T
1290林木种子质量分级1291林木育苗技术规程
1293主要树种采种技术规程1404容器育苗技术
2052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2456林木良种审定规范
3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黑果腺肋花楸
蔷薇科(Rosaceae)腺肋花楸属(Aronia)落叶灌木,株高1.8m~3.0m,原产于美国东北部,适宜我国北方年降水量≥500mm、极限低温≥-35℃、土壤pH值5.5~7.5的地区栽培。
3.2
实生苗
凡由种子播种长成的苗称实生苗。
3.3
幼苗期
从苗木地上部分出现真叶、地下部分出现侧根,能自制营养物质时开始,到幼苗生长量开始大幅度上升时止。
3.4
苗木速生期
2
DB21/T××××—××××
从幼苗生长量开始大幅度上升时起,至生长量大幅度下降时止。3.5
林木良种
是指通过审定的主要林木品种,在一定的区域内,其产量、适应性、抗性等方面明显优于当前主栽材料的繁殖材料和种植材料。
3.6
间苗
疏去密集株,拔出病苗、弱苗,保留健壮苗,使苗木密度均匀、群体结构合理的一项技术措施。3.7
连作
在一年内或连续几年内,在同一地块上种植同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3.8
种子生活力
指种子发芽的潜在能力和种胚所具有的生命力,通常是指一批种子中具有生命力(即活的)种子数占种子总数的百分率。
3.9
种子含水量
指种子中所含水分重量(100℃~105℃所消除的水分含量)与种子重量的百分比。3.10
种子净度
纯净种子占样本种子的重量百分比。3.11
种子千粒重
气干状态的1000粒种子的重量(g/千粒)。3.12
发芽率
最适宜发芽的环境条件下,正常发芽的种子占供检种子总数的百分比。
3.13
发芽势
3
DB21/T××××—××××
自开始发芽至发芽最高峰时,供试样本种子中发芽种子的百分数。3.14
种子生活力
一批种子中具有生命力的种子数占种子总数的百分率。
4育苗场地的选择与区划
4.1育苗场地的选择
a)交通方便,地势平坦,光照充足;
b)土壤肥沃,质地疏松,中性至微酸性壤土或砂壤土,熟土层厚度≥30cm,含有丰富的腐殖质
而且呈团粒结构;
c)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地下水位1m以下,低洼、易积水和遭霜冻的地方不宜育苗;
d)无危险性病虫害,病虫害严重的土壤和地区不宜建立苗圃;
e)防止园地连作,相邻茬口应为不同科的作物,并且应进行休耕或3a~4a合理轮作。
4.2育苗场地的区划
4.2.1繁殖区(作业区)
形状一般采用长方形,根据育苗数量确定小区面积。为方便生产,同一小区内气候及土壤条件应当
基本一致,以保证同一小区内管理技术内容和效果的一致性。
4.2.2辅助区
a)道路:结合区划进行设置,包括主干路和支路;
b)排灌:应沿主要道路设置,提倡喷灌和滴灌,低洼易涝地区,应开设排水沟;
c)防护:苗圃周围应建立防护林或设置防风网,防止苗木受风沙危害;
d)建筑物:包括办公室、宿舍、农具室、贮藏室等。
5整地与作畦
5.1整地施肥
在播种前一年土壤尚未冻结时进行土地平整和翻耕,每亩施优质腐熟有机肥2000kg、过磷酸钙50kg,耕深15cm~20cm,用旋耕机仔细耕翻1次~3次,使有机肥与表土充分混合。
5.2作畦与做垄
5.2.1平畦
在土壤化冻>15cm时开始做畦,为春播做准备。作畦最好采用南北向,畦面宽100cm~120cm,畦梗宽30cm,畦面与田间通道相平且平整。平畦用工少、保水性强、土地利用率高,是最常见的做畦方式。
4
DB21/T××××—××××
图1平畦
5.2.2高畦
5.2.2.1宽高畦
畦面高于地表面,畦面宽100cm~120cm,畦底宽120cm~140cm,田间通道宽50cm。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