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题 8.1自然特征与农业(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明确西北地区的地理概念和地形特点,理解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的递变规律,并初步探讨成因。
方法与过程:掌握结合地图和资料归纳区域的分布特点,学会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统一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环保意识和节水意识。 教学重点 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及成因。 教学难点 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及成因。 教学过程(教师) 个性备课 一、新课引入:
播放西北地区图片和音乐课件,并展示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
我们之间学习了我国的北方地区及具有水乡特色的南方地区,今天我们将学习西北地区。
二、讲授新课
一、草原和荒漠
[活动]:读图“西北地区的地形”,找出本区的主要地形区及位置。
[小结]:西北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主要是内蒙古高原,西部高山和盆地相间分布。
[承转]:大家已经知道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那么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容易到达这里吗?(很难)
[提问]:同学们观察“中国地形图”,这样的走向对来自海洋的东南湿润气流有何影响?(阻挡气流)
[小结]: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并且被东西向山岭重重阻隔,使湿润的海洋气流难以到达这里。
[活动]:读图“中国河流分布图”,思考:
这里的降水情况如何?(比较少)
气候有何特点?(干旱为主)
河流分布多少?(稀少)
河流多为内流河还是外流河?(内流河。)
[小结]:提问:
本区地理位置?(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东西方向山脉的影响?(对湿润气流阻挡)
结果呢?(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特征包括?(降水稀少;河流稀少,多内流河。)
[活动]:结合课本P74活动题,按照从湿润到干旱的顺序,将A、B、C、三幅图片重新排序。
三、课堂小结
西北地区降水较少,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超过一半的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有的甚至在50毫米以下,是我国干旱面积最广的地区。由于气候干旱,河流稀少,且多为季节性河流,是我国内流河的主要分布区。西北地区荒漠和草原广布,其中东部高原以草原为主,向西逐渐过渡为草原和荒漠,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积沙漠分布。
四、板书设计
第八章 西北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草原和荒漠
五、作业:《考试指南》相关习题
六、教学反思:
课题 8.1自然特征与农业(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明确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及气候与地形、植被、河流的相互关系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方法与过程:通过分析西北地区灌溉农业及其形成条件,掌握分析地区农业即形成条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环保意识和节水意识。 教学重点 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教师) 个性备课 一、新课引入:
复习提问:1、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如何?
2、西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如何?
西北地区降水稀少,所以气候干旱,那么西北地区干旱程度一样吗?
二、讲授新课
二、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活动]读图思考:
(1)、西北地区干旱程度一样吗?
降水有东西差异(东部多,西部少),干旱程度也应是西部较东部地区更为干燥。
(2)植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水分,降水的东西差异,会导致植被差异吗?
会。
[活动]:读图“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景观”和“荒漠草原景观”,思考:
西北地区制约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自然因素是什么?(水资源缺乏)
西北地区的西部都是沙漠吗?(不是)
哪些地方不是呢?(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即地表水、地下水丰富的地区)
[活动]观看视频“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提问]沙漠地区水分条件较好,能生长的植物的地方,称为绿洲,这些绿洲的分布有何特点?(大多位于盆地边缘)
[活动]读图“西北地区主要牧区和畜种的分布示意图”
通过读图,明确本区以畜牧业为主
找出: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主要畜种:三河马、三河牛。
新疆畜种:细毛羊、库车羔皮羊、伊犁马等,细毛羊为著名畜种。
[小结]西北地区草场广布,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贺兰山以东地区降水较多,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分布有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等大型优质草场。贺兰山以西地区降水较少,地表多戈壁、沙漠,但山地降水较多,分布有高山草场。
[活动]读图“西北地区灌溉农业区的分布图”,思考:
找出本地区以生产粮食作物为主的地区。
这些地区分布是否集中成片?
不是。分布面积小,分散分布。
(3) 为什么这些地区能发展粮食生产呢?
西北地区的灌溉农业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