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doc

发布:2017-01-24约2.73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班级: 姓名: 小组: 评价: 课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教学目标 掌握课本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型 复习课 课时 1课时 学法指导:小组讨论 讲解法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上节回顾] 1、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依据是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是 实质是 的调整,根本目的是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是 年,中心环节是扩大 4、对外开放格局是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 -----内地多层次,点、线、面相结合的格局 [教学过程] 导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对内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巨变,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解体,国际风云变幻,我国的改革开放何去何从,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 一、知识结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年至21世纪初 ) 1、1992年 明确指出 、 不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都是经济发展的手段。 2、1992年 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确立 3、1993年 会,使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原则改革 开放 4、1997年, ,确立 为中国共产党 的新 的指导思想;指出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 经济 阶段 为主体, 经济共同发展, 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5、 世纪初,初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 合作探究 与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比,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归纳总结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体制的变化 1949年至1956年:以 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经济体制向 转变。 1956年至1978年,计划经济体制: 1978年至1992年, 调节为主,计划经济为辅的经济体制 1992年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反馈习题] 1.(2014·四川高考)邓小平曾说,如果当初搞经济特区时加上上海,“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当时没有把上海列为经济特区,主要是基于(  ) ①改革初期摸索中的谨慎 ②经济改革国际阻力太大 ③上海自身经济基础薄弱 ④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2013·江苏高考)下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甲线段”所示时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