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灰色理论和RBF神经网络民航客运量预测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基于灰色理论和RBF神经网络民航客运量预测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民航客运量预测是民航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民航运输安全、优化运输资源配置、提高航空运输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航客运量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预测准确、及时地把握民航客运量的变化趋势,将为航空公司、机场和航空运输企业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灰色理论和RBF神经网络是两种常用的预测方法。灰色理论是一种特殊的数学方法,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预测能力,对于数据较少或不规则的情况下能够较好地处理。而RBF神经网络具有强大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和逼近能力,可以对复杂的数据进行建模和预测。
本研究旨在结合灰色理论和RBF神经网络,建立一种高精度的民航客运量预测模型,为民航管理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支持。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
研究内容:
1.分析民航客运量的发展状况和影响因素,建立客运量变化的数学模型;
2.基于灰色理论建立灰色预测模型,利用GM(1,1)模型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和分析,获得数据的规律性和趋势;
3.基于RBF神经网络建立预测模型,对预处理后数据进行神经网络建模和训练,获得较高的预测精度;
4.对比分析不同模型的预测精度及优缺点,证明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研究方法:
1.文献调研法:了解民航客运量预测的研究现状和主要方法。
2.灰色理论分析法:建立GM(1,1)模型,获得民航客运量规律和趋势。
3.RBF神经网络建模法:利用MATLAB等工具,建立RBF神经网络模型,对民航客运量进行预测。
4.精度评价法:利用常见的预测精度指标对模型进行评价和对比。
三、预期目标及创新点
预期目标:
1.建立一种基于灰色理论和RBF神经网络的高精度民航客运量预测模型;
2.证明模型的有效性和优越性,并与其他预测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3.为民航管理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支持。
创新点:
1.采用灰色理论和RBF神经网络相结合的预测方法,综合考虑不同方法的优势。
2.采用GM(1,1)模型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和分析,提高数据的规律性和趋势的准确性。
3.利用RBF神经网络对复杂的数据进行建模和预测,提高预测精度和稳定性。
四、研究计划及进度安排
研究计划:
1.调研阶段:2022年9月-2022年10月,对民航客运量预测的现状和主要方法进行调研和分析,明确研究方向和目标;
2.理论分析阶段:2022年11月-2022年12月,对民航客运量的发展状况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建立客运量变化的数学模型,提出基于灰色理论和RBF神经网络的预测方法;
3.模型建立阶段:2023年1月-2023年7月,利用MATLAB等工具,分别建立基于灰色理论和RBF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优化和训练;
4.模型评估阶段:2023年8月-2023年9月,对模型进行精度评价和对比分析,证明模型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5.论文撰写阶段:2023年10月-2024年5月,撰写论文,准备答辩材料,参加答辩。
进度安排:
2022年9月-2022年10月:调研阶段,完成调研报告。
2022年11月-2022年12月:理论分析阶段,完成理论分析报告。
2023年1月-2023年7月:模型建立阶段,完成模型建立和优化。
2023年8月-2023年9月:模型评估阶段,完成模型评价和对比分析。
2023年10月-2024年5月:论文撰写阶段,完成论文和答辩准备。
以上为本研究的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