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园林学概论(李敏)002-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概况.pdf

发布:2017-05-11约1.08万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2 李敏:《园林学概论》 第二章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概况 第二第二章章 中国古典园林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概况的发展概况 第第二二章章 中国古典园林中国古典园林的的发展概况发展概况 第一节第一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脉络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脉络 第一节第一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脉络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脉络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 中国的造园活动是从商殷开始的。最初的形式是囿。所谓囿,即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 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通常在选定地域后划出范围,或筑界垣,让草木鸟兽在其中自然 滋生繁育,并筑台掘池,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说文》云:“囿,养禽兽也,”《周礼 ·地官》 曰:“囿人…掌囿游之兽禁,牧百兽”。据《诗经》和《史记》载,周文王营造了灵台、灵沼、 灵囿。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对于宫室苑囿的经营,都达到了一个相当的水平。著名的有如吴王夫 差所修建的曲折漫延数里之长的姑苏台、春霄宫、天池以及梧桐园、鹿园等。据《述异记》上 载:“吴王夫差筑姑苏台,三年乃成,周旋诘曲,横亘五里,崇饧土木,殚耗人力,宫妓千人, 上立春霄宫作长夜之饮”。“夫差作天池,于池中泛青龙舟,舟中盛陈妓乐,日与西施为水嬉。” 又说:“吴王于宫中作海灵馆及馆娃阁,铜沟玉槛,宫之楹槛珠玉饰之”。由此不难想见这些宫 室苑囿建筑之华丽。 秦汉时期,囿演变为苑,中国出现了历史上第一个造园高潮。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综合六 国的造园经验,使秦以前形成的在自然风景区堆土筑室、修建离宫苑囿的做法得到进一步发展。 秦始皇幻想长生不老,永享荣华富贵,方士们便搬出了神仙之说迎合其心理。方士们告诉他: 只要使自己的行踪不定,神出鬼没于各个宫苑之间,来无影,去无踪,使凡人摸不清你的活动 规律,就可以象神仙一样地长生不老了。求仙心切的秦始皇受方士之感,在秦都咸阳大兴土木, 修建了占地广袤的上林苑和阿房宫。尽管这座规模宏大的建筑宫苑及完全竣工秦朝就灭亡了, 但它那追求生活起居于高低冥迷的神山仙境之中的造园思想,对后世的皇家园林创作产生了巨 大的影响。 汉武帝在秦上林苑的故址上继其规模,更加增广。汉上林苑地跨五县,范围达 400 余里, 周围用墙为围绕,苑内有离宫别馆七十余所。据《汉书》记载,营建上林苑始意为狩猎:“苑中 养百兽,天子春秋射猎苑中,取兽无数”,保持着商周以来射猎游乐的传统。然而,建成后的上 林苑已不限于射猎之乐,还有多种多样的宫室建筑和声色狗马等游乐活动。《关中记》载:“上 林苑门十二,中有苑三十六,宫十二,观三十五”,各具特色。例如,苑中有供游憩的宜春苑; 供御人止宿的御宿苑;为太子设置招宾客的思贤苑、博望苑等;有演奏音乐和唱曲的宣曲宫; 李敏:《园林学概论》 第二章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概况 13 观看赛狗、赛马和观鱼鸟的犬台宫、走狗观、走马观、鱼鸟观;饲养和观赏大象、白鹿的观象 观、白鹿观;引种西域葡萄的葡萄宫和培养南方奇花异木(菖蒲、山姜、桂、龙眼、荔枝、槟榔、 橄榄、柑桔等)的扶荔宫等。苑中还穿凿有许多池沼,池名见于载籍的有昆明池、麋池、牛首池、 蒯池、积草池、镐池、祀池、东陂池、西陂池、当路池、大一池、郎池等。上林苑中最重要的 宫城为建章宫,建于公元前 104 年。《三辅黄图》中记载:“周围二十余里,千门万户,在央 宫西,长安城外”。建章宫北部为太液池,池中置三个岛屿,称蓬莱、方丈、瀛洲,象征海中神 山。上林苑中不仅天然植被丰美,初修时群臣还从远方各献名果异树 2000余种,花木茂盛葱茏。 在建筑造型上,汉代木结构的屋顶已有庑殿、悬山、囤顶、攒尖和歇山五种基形式。 魏晋南北朝历时 369 年的社会动乱,使国民经济遭到很大的破坏。但是,各朝帝王仍不顾 人民死活,照样大兴土水,营造各式宫苑。此期以山水为题的自然山水园形式得以发展,是中 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阶段,由单纯的摹仿自然山水形象发展到概括、提炼及抽象化, 突出园林的游赏功能,初步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园林艺术体系。据史籍载,北朝著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