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临床应用.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临床应用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 岑钧华
静脉给药装置的发展
金属针头+橡胶管+玻璃容器
1853年
塑料注射器
1956年
原始器具
中空树枝
动物膀胱
羽毛针管
17世纪60年代
外周静脉输液
1949年以前
中心静脉置管
1952年
PICC
1958年
植入式输液港
1980年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概念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enou port,VPA),又称植入式中央静脉导管系统(centeal venous port access system, CVPAS)是一种可植入皮下,长期留置在体内的静脉输液装置,主要由供穿刺的注射座和静脉导管系统组成,可用于输注各种药物、补液、营养支持治疗、输血及血样采集等。
常用的四种静脉留置方式效果比较
外置留置针
中心静脉置管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统计例数
200
75
102
130
统计病例的留置时间
2-4日
13-27日
128-136日
722-726日
一次置管成功率
78%
89%
92%
100%
完成化疗周期率
75%
80
85%
90
静脉炎发生率
6%
1.33%
39.22%
0
外渗发生率
27%
0
0
0
感染发生率
3%
2.67%
11.76%
2.31%
血栓发生率
0
1.33%
0
0
渗血发生率
78%
4%
76.47%
6.15%
堵管发生率
5%
5.33%
14.71%
1.54%
脱管发生率
12.5%
6.67%
9.8%
0.77%
疼痛发生率
90
82.67%
19.61%
2.31%
数据源自《四种静脉留置方式在儿童白血病化疗中的效果比较》沈闵 阐玉英
常用的四种静脉留置方式效果比较
外置留置针
中心静脉置管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1.操作方便,价格便宜
2.一次性输液使用,适合短期治疗
3.留置时间短,打完点滴当天拔除
4.常出现皮下血肿,药液渗漏腐蚀皮肤
5.反复外周输注会出现外周静脉炎
6.容易受肢体活动影响导致脱落或堵塞
1.上腔静脉处插入,可作为补液和测压用
2.适用治疗留置时间约2周
3.留置周期短,出院要拔除,不能留到下一次治疗使用
4.接输液端外露,容易造成逆行感染及脱落
5.病人不能洗澡,影响美观,生活不便
1.从手臂处穿刺植入一根细长导管,置入中心静脉
2.适用治疗留置时间2周~6个月
3.导管在体内行程长,穿刺易失败,容易发生堵塞
4.接输液端外露,院外护理不便,容易感染及脱落
5.需每周回医院专门门诊进行换药冲管一次
6.伤口长期包扎,不能沾水,不能洗澡,不美观,要小心保护
1.在胸部穿刺植入细短管置入中心静脉,减少患者被反复打针穿刺的痛苦
2.适用治疗留置时间长(可达终身)外表美观,没有管口外露,安全方便
3.植入简单,穿刺成功率高,不容易出现堵塞
4.输液端不外露,出院后无须特殊护理,日常活动不会导致感染或脱落
5.只需每月回医院进行一次冲管护理
6.植入系统在体外看不到,避免逆行感染发生,病人可洗澡
7.正常使用时间长,可降低总体治疗费用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临床意义
可减少反复穿刺静脉的痛苦和难度,同时可将各种药物直接输送到中心静脉处,防止刺激性药物对外周静脉的损伤,克服了静脉留置针无法长期留置的难题,是患者静脉输液的永久性通道。
输液港的临床用途
治疗周期长
反复注射
长期补液
癌症化疗
乳腺癌
肺癌
结肠癌
淋巴癌
骨肿瘤
长期补液
瘫痪
囊肿性纤维化
艾滋病
肠道紊乱
静脉输液港的禁忌症
绝对禁忌
出现或怀疑与植入相关的感染、菌血症或脓毒症。
患者体型太小,不适合所用规格的植入设备。
患者已知或可疑对植入材料过敏。
相对禁忌
预计植入位置位于术后放疗范围内。
局部软组织因素影响植入设备的稳定放置。
输液港种类
静脉用
常压型
高压型
双腔型
动脉用
腹膜用
硬膜外用
最高300psi
专用无损伤针
不超过40psi
常压无损伤针
静脉输液港导管放置方法
经皮穿刺—方法A(介入放射科医师),在导丝上方插入导管的方法。
经皮穿刺—方法B(外科医师),在取出导丝后通过导引器鞘插入导管的方法。
手术切开—利用静脉直接暴露帮助导管插入方法。
手术步骤
仰卧位,垫肩,标记穿刺部位;
消毒铺巾,局部麻醉;
在标记的穿刺点穿刺静脉,置导丝,拆下穿刺针;
在静脉插入部位切开一小口0.5cm,延导丝插入扩张器和鞘 组件;
拆下扩张器和导丝,延鞘置入导管,拆下鞘;
在锁骨下窝建立皮下袋;
建立导管皮下隧道并引入导管远侧段;
将基座与导管连接;
置基座于皮下袋,缝合切口;
复查胸部正位X光片,证实导管头端位置。
仰卧位,垫肩,标记穿刺部位
消毒铺巾,局部麻醉
在标记的穿刺点穿刺静脉,置导丝,拆下穿刺针
在静脉插入部位切开一小口0.5cm,延导丝插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