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栓塞综合征.ppt
治疗方案总原则是对骨折进行确实稳妥的固定,减少断端对组织的再损伤,以减少脂肪栓子的来源,积极抗休克治疗,补充有效血容量,以减少因休克诱发和加重脂肪栓塞的发生与发展。由于没有直接溶解脂肪栓子的药物,因此,治疗的主要方法为生命支持,对症治疗,预防感染,提高血液乳化脂肪的能力。第30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治疗措施1.早期诊断后的预防问题:除注意受伤部位的制动外,还应早期给氧;Steltenberg采用甲基强的松龙作为预防药物,收到一定效果。第31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激素治疗:在抗菌素的控制下,立即静脉应用氢化可的松,第一天500~1000mg,第二天500mg,第三天300mg,连用三天,这对减轻游离脂肪酸对肺泡的炎性刺激,抑制细胞水肿,保护肺血管内皮细胞、毛细血管壁的完整性,减少血管壁的渗透性,改善肺泡换气功能,均起到良好作用。第32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使用激素后病人情况有明显改善,表现为:a.对动脉血氧分压的影响:在诊断较早的病例中,用药后6~8小时动脉血氧分压上升。在较重的病例中,用药12~24小时后血液氧合情况改善,脉率减慢。b.对肺部阴影的影响:病情较轻者,治疗后12~24小时肺部阴影可以消除,病情较重者则需24~48小时。第33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关于脂肪栓塞综合征第1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疾病概况脂肪栓塞综合征是外伤骨折等严重伤的并发症,是骨折创伤后早期致死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其他骨折早期并发症包括:休克、重要脏器损伤、血管损伤、神经损伤、骨筋膜室综合症)。第2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目前认为该综合征是骨折创伤后72h内发生的创伤后呼吸窘迫综合征。创伤早期如出现心动过速、体温升高超过38℃、动脉氧分压(PaO2)下降以及肺部出现“暴风雪”阴影等,可早期诊断;除外伤外,烧伤、代谢性疾患、减压病、结缔组织病、严重感染、新生物、骨髓炎等也可诱发FES。第3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4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5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病理特征脂肪栓塞综合征机械学说生化学说第6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1.机械学说(血管外源说):由Gauss于1924年提出,他认为骨髓或软组织受创伤后,使局部脂肪细胞破裂形成脂肪流进入血循环,机械地栓塞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床。Gossling并从解剖方面解释脂肪是来自骨髓的,脂肪栓塞血管必须具备三个条件:⑴破裂的脂肪细胞形成脂肪滴;⑵损伤而开放的静脉,使脂滴进入血循环;⑶损伤局部或骨折处血肿形成,使局部压力升高,促使脂栓进入血管。 第7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NEnglJMed2008;358:1037-52.第8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9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2.生化学说(血管内源说):正常时血液中脂类呈乳糜微粒,外伤应激后,使交感神经兴奋,在神经-内分泌效应作用下,儿茶酚胺分泌增加,活化腺嘌呤环化酶,继而使脂酶活化,造成机体脂肪动员,使正常血脂乳化状态不稳定,导致乳糜微粒集结成脂肪球,栓塞毛细血管和小血管。这一学说由Lehman和Moor于1924年提出。第10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脂肪栓子的去向1.Peltier认为直径较大的脂栓必然停留在肺血管床内,但在局部脂酶作用下发生水解,产生甘油与游离脂肪酸,从而逐渐由肺内消失,而游离脂肪酸对肺血管产生毒性作用,是发生FES的病理基础。2.栓子脂肪可被肺泡上皮细胞吞噬,并脱落在肺泡内随痰排出。第11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12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PancreatitiswithanunusualfatalcomplicationfollowingERCP:acasereport.JournalofMedicalCaseReports.2008;2:215.第13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3.Sevit认为脂栓可经右心房通过潜在的卵圆孔,或以肺-支气管前毛细血管的交通支进入体循环。4.当脂栓直径小于7~10微米,并因其在血管内的可塑性,则可直接通过肺血管床进入体循环,沉积在组织器官内形成周身性脂栓,或通过肾小球随尿排出。第14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15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16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经典“三联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