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喷泉实验报告.doc
教學论试验汇报
试验名称:一.喷泉试验
二.氢氧化亚铁的制备
三.蔗糖的炭化
四.硝化纤维的制备
室温:18.4℃大气压:102.2KPa
试验一
●试验原理:
制备氨气:
加热加热固体氯化铵和固体氢氧化钙的混合物
加热
2NH4Cl+Ca(OH)2===CaCl2+2H2O+2NH3?(加热符号,气体符号)
加热加热浓氨水
加热
NH3·H2O==H2O+NH3?
紅色喷泉的形成:
當将滴管中的水挤入烧瓶中時,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烧瓶中的气压會減少,低于外界大气压。此時打開玻璃管的止水夹,烧杯中的水因压差迅速被倒吸入烧瓶中,從而形成喷泉。酚酞与碱显色反应显示紅色,當加入酚酞的水碰到烧瓶中的氨水時,溶液变為了紅色。
●试验用品:
固体药物:氯化铵、氢氧化钙、氢氧化钠
液体药物:蒸馏水、酚酞试剂
试验仪器:圆底烧瓶、100ml烧杯、滴管、导管、干燥管、试管、酒精灯、铁架台、量筒
材料:火柴、称量紙、棉花、橡胶塞、紅色石蕊试紙
●试验装置:
●试验内容:
固固法制备氨气:
向圆底烧瓶中注满水,量得水的体积為360ml,根据方程式计算得出制取两烧瓶氨气需要氢氧化钙1.2062g,氯化铵1.7441g(氨气密度近似看做0.771g/L)。
根据1:9的关系称取氢氧化钠0.4g,氢氧化钙3.6g,混合均匀後放入干燥管中。
搭好装置後,點燃酒精灯,用向下排空气法搜集氨气,并用润湿的紅色石蕊试紙放在瓶口处验满,當试紙变藍時,气体集满。若長時间没有集满气体,可运用润湿的紅色石蕊试紙放在各個接口处检查气密性。
浓氨水制氨气:
将锥形瓶与圆底烧瓶相连。量取10ml浓氨水于锥形瓶中,在石棉网上加热。注意锥形瓶上要用双孔塞塞住,以免产生的氨气刺激眼睛及鼻子。
喷泉试验:
将事先准备好的带有玻璃管和滴管(吸入水的滴管)的橡胶塞塞進瓶口,倒置烧瓶,将玻璃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水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轻轻挤压滴管,使少許水進入烧瓶,稍候半晌,打開橡皮管处的止水夹,观测現象。
●试验現象及分析:
通過固固法制备氨气時有少許的刺激性气体,瓶口处的紅色石蕊试紙变紅,试验装置的其他接口处没有试紙变紅的現象。用此法制得的气体經多次试验,没有出現喷泉現象。
分析:此法制得的氨气不够纯净,局限性以产生压差時水倒吸。
通過加热浓氨水制备氨气時,有强烈的刺激性气体生成。用此法制得的氨气在做喷泉试验時,烧杯中的水迅速倒吸入烧瓶中,且溶液变為紅色。
分析:此措施虽然可以顺利观测到试验現象,不過由于气体有很强的刺激性,应做出尾气处理。
试验二
●试验原理:
FeSO4+2NaOH==Fe(OH)2+Na2SO4
●试验用品:
固体药物:硫酸亚铁、氢氧化钠
液体药物:蒸馏水
试验仪器:50ml烧杯、滴管、酒精灯、三脚架、量筒、玻璃棒
材料:火柴、称量紙
●试验装置:
●试验内容:
称取5g氢氧化钠和5.7g硫酸亚铁,将氢氧化钠溶于50ml蒸馏水中备用。
将蒸馏水煮沸,加入硫酸亚铁,搅拌。待固体溶解後,将滴管伸入硫酸亚铁溶液液面下,加入氢氧化钠,观测現象。
●试验現象及分析:
加入氢氧化钠後溶液中出現白色沉淀,维持拾几秒钟後,白色沉淀转变為墨绿色沉淀。
分析:這是由于氧化反应使Fe(OH)2转化生成Fe(OH)3。假如加入氢氧化钠過程中愈加缓慢,可以減少空气進入溶液中,從而使Fe(OH)2沉淀保持更長的時间。
试验三
●试验原理:
由于浓硫酸有脱水性會使蔗糖炭化变黑,反应放热,碳再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由于产生气体,使反应後的物质膨胀,有较松散的构造。
●试验用品:
固体药物:蔗糖
液体药物:蒸馏水、浓硫酸
试验仪器:50ml烧杯、量筒、玻璃棒
●试验内容:
称取5g蔗糖放入烧杯中,用少許水润湿,加入5ml浓硫酸,迅速搅拌,将玻璃棒立于烧杯中。
●试验現象及分析:
本试验共操作六次,其中前五次的先後失败了,有的溶液加入浓硫酸後迅速变黑,有的则变為黄色,但均未膨胀。通過前几次的失败經验,最终一次的试验成功了,出現了黑色的蓬松物质,并释放出刺激性气体。
分析:由于前几次的操作中加入水的量的较多,最终一次只加入了一滴水。此外搅拌時间過長也會使试验失败,只要稍加搅拌,并放置半晌即可观测到現象。
试验四
●试验用品:
液体药物:水、浓硝酸、浓硫酸
试验仪器:50ml烧杯、滴管、表面皿、量筒、玻璃棒
材料:棉花
●试验内容:
向5ml浓硝酸中分次加入15ml的浓硫酸混合後冷却至室温,将棉花撕碎放入酸中,盖上表面皿反应30min。反应完毕後,取出棉花,用清水冲洗至中性,晾干棉花,下次试验备用。
●试验現象及分析:
两种浓酸的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