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超声相控阵检测教材第三章超声相控阵技术.pdf

发布:2024-09-27约2.04万字共2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超声相控阵检测教材第三章超声相控阵技术--第1页

word格式整理版

第三章超声相控阵技术

3.1相控阵的概念

3.1.1相控阵超声成像

超声检测时,如需要对物体内某一区域进行成像,必须进行声束扫描。相控阵成像是通

过控制阵列换能器中各个阵元激励(或接收)脉冲的时间延迟,改变由各阵元发射(或接收)

声波到达(或来自)物体内某点时的相位关系,实现聚焦点和声束方位的变化,从而完成相

控阵波束合成,形成成像扫描线的技术,如图3-1所示。

图3-1相控阵超声聚焦和偏转

学习参考

超声相控阵检测教材第三章超声相控阵技术--第1页

超声相控阵检测教材第三章超声相控阵技术--第2页

word格式整理版

3.2相控阵工作原理

相控阵超声成像系统中的数字控制技术主要是指波束的时空控制,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

术,对发射/接收状态的相控波束进行精确的相位控制,以获得最佳的波束特性。这些关键

数字技术有相控延时、动态聚焦、动态孔径、动态变迹、编码发射、声束形成等。

3.2.1相位延时

相控阵超声成像系统使用阵列换能器,并通过调整各阵元发射/接收信号的相位延迟

(phasedelay),可以控制合成波阵面的曲率、指向、孔径等,达到波束聚焦、偏转、波束

形成等多种相控效果,形成清晰的成像。可以说,相位延时(又称相控延时)是相控阵技术

的核心,是多种相控效果的基础。

相位延时的精度和分辨率对波束特性的影响很大。就波束的旁瓣声压而言,文献研究表

明,延时量化误差产生离散的误差旁瓣,从而降低图像的动态范围。其均方根(RMS)延时

量化误差与旁瓣幅值之比为

(式3-1)

式中,;

N阵元数目;

μ中心频率所对应一个周期与最小量化延时之比。

图3-2示出了延时量化误差引起的旁瓣随N、μ变化的关系曲线。早期的超声成像设备

如医用B超中,由LC网络组成多抽头延迟线直接对模拟信号进行延迟,用电子开关来分段

切换以获得不同的延迟量。这种延迟方式有两大缺点:①延迟量不能精细可调,只能实现分

段聚焦,当聚焦点很多时需要庞大的LC网络和电子开关矩阵;②由于是模拟延迟方式,电

气参数难以未定,延时量会发生温漂、时漂、波形容易被噪声干扰。

学习参考

超声相控阵检测教材第三章超声相控阵技术--第2页

超声相控阵检测教材第三章超声相控阵技术--第3页

word格式整理版

(a)μ=8时,旁瓣随N变化曲线(b)μ=16时,旁瓣随μ变化曲线

图3-2旁瓣与N、μ关系图

近来采用数字延时来代替原来的模拟延时。数字延时精度高、控制方便、稳定性好,可

以大大提高相控阵超声成像质量。数字延时的实现可以分成粗延时和细延时,粗延时一般基

于采样时钟计数,延时值为采样周期的整数倍,而采样周期通常为几十纳秒以上。细延时量

为采样周期的小数倍,一般能达到10ns以内的延时分辨率。

实现数字粗延时比较简单,但是实现细延时比较困难。目前有几种方法实现细延时:一

种是流水线式采样延迟聚焦,其延时分辨率一般大于10ns。另一种方法是采用数据做时域

内插,获得N倍密集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