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地球科学概论 第9讲 水圈.pptx

发布:2025-02-22约8.46千字共7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9讲水圈1

内容提要1引言2地球水成因3水圈的构成4水的循环和平衡5陆地水6海洋2

回顾:O3臭氧:是xiuyang还是chouyang?3网友质疑1I(不少读者直接打时报热线“投诉”):说臭氧的“臭”,不读xiu,而是读chou……一篇报道:“天气渐热,近地表的臭氧浓度越来越高。如今,臭氧已经成功PK掉PM2.5,成为了杭州空气的首要污染物。”(详见本报5月3日A4版《杭州空气首要污染物变脸臭氧PK掉PM2.5》网友质疑1:“臭氧不是一直高调地以可以杀菌、隔离紫外线著称吗?怎么现在也开始‘杀人’了?”空气中臭氧浓度在0.012×10-6水平时,能导致人皮肤刺痒,眼睛、鼻咽、呼吸道受刺激,肺功能受影响

1引言(1)液态水是地球上的生命之源,也是地表变化的主要媒介;(2)地球水圈以海洋为主体,并渗透到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表层中;(3)水圈与其它圈层间的相互作用是地表物质和能量转换的过程,也是改造陆地表面形态的主要动力;(4)“高填低”是水在地表活动的基本规律;老的岩石由此而被破坏,新的沉积岩层由此而形成;在特定环境有用成分的聚集将形成沉积矿床。4

2地球水成因水是如何形成的?1天生有H2O2后天生H2O3天外来H2O5

2地球水成因天生有H2O:岩浆析出说(1)地球本来就有水(2)早期,这些水以结晶水的形式存在于地球内部,没有从地球中分离出来(3)随着地球的演化,这些地球内部的水通过火山喷发,也可能通过岩浆侵入等方式跑出来,进入地表。6

2地球水成因后天生H2O:原始大气说(1)早期,地球温度很高,不可能有液态水存在(2)火山频发,氢、氧从行星内部运移到其边缘(3)通过各种物理和化学作用才形成了水(蒸汽)(4)温度下降,大雨倾盆,生成水(5)在38亿年前,地球上就已经出现了水。7

2地球水成因天外来H2O:来自宇宙空间说(1)地球形成时,就从宇宙浮获了大量的水,以后逐渐释放并留存下来(2)地球周围的许多彗星由冰晶组成(3)大约每分钟有20颗平均直径为10米的小彗星进入大气,每颗慧星可释放出100吨水,形成庞大水体(4)被封存在地球的原始物质球粒陨石中(5)重者下沉,轻者上浮;含在岩浆中的水,也随着岩浆的逐渐凝固被排挤出来(6)由于温度高,呈水汽状态,在高空凝结为云,飘浮在地球上空…8

2地球水成因圣经说(1)地球被水淹没49天;(2)方舟中置入各种物种;(3)地表水逐渐消退,露出山川,陆地;(4)人类,动植物得以继续生存、繁衍9

3水圈的构成水圈是指由地球表层水体所构成的连续圈层。地球上水的分布自然界的水以液态、固态和气态形式存在于海洋、大陆表层,大气圈和生物圈之中。地球上除了存在于各种矿物中的化合水、结合水以及为深层岩石所封存的液态水以外,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地下水、冰川和大气水分等共同构成地球上的水圈。地球水体总质量=1.4×1018t(140亿亿吨)地球水体总体积=1.4×1018m3(140亿亿立方米)10地球的质量为5.98*10^24kg【约占1/6地球质量的千分之一】

3水圈的构成地球上水的分布(体积)11

3水圈的构成地球上水的分布(面积)海洋是水圈的主体,面积约3.62×108km2,占全球面积的70.8%.水圈水体可覆盖整个球形地球表面约2744m厚。冰雪水、地下水和其它陆地水铺在地球表面,水深分别为66和0.41米。如果冰雪全部融化,高低下降,将产生“方舟传说”效应12

4水的循环和平衡地球表层的水循环和平衡海洋,陆地水和大气的水随时随地通过相变(存在形态的变化)和运动进行大规模交换,这种交换过程称为地球水循环。通过水循环,地球上各种水体得以相互沟通、转换、水也得到更新,从而使地球上的水处在动态平衡中,称为水量平衡。水循环不仅是自然界的物质运动,而且是能量转化的重要方式之一。13熔化,汽化,升华:吸热过程凝固,液化,凝华:放热过程

4水的循环和平衡地球表层的水循环和平衡14

4水的循环和平衡降水、蒸发、和径流是水分循环中三个重要环节,在水量平衡中,它们是三个主要因素。15

4水的循环和平衡在地球水圈的大循环系统中又套着无数个小循环,如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循环,海洋与大气圈间的循环。一个湖泊水体的内部循环等。不同规模循环的时间尺度差别很大,水循环的规模愈大所需时间愈长。16

5陆地水陆地水包括:地面流水、地下水、湖泊、沼泽及冰川。地面流水沿地表流动的水,水源主要有大气降水、冰雪融水、地下水和湖泊。根据水源补给特点可分为常年性流水(河流)和暂时性流水(片流、洪流)河流:是指在重力作用下,集中于地表凹槽的经常性或周期性的天然水道。河流有稳定的补给水源,一般以地下水、冰雪融水为主。17

5陆地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