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流人工湿地治理煤矿废水工程技术规范.docx
1
DBXX/XXXXX—XXXX
表面流人工湿地治理煤矿废水工程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表面流人工湿地治理煤矿废水工程的总体要求、施工、管理与维护、档案管理。本标准适用于山西省内表面流人工湿地治理煤矿废水工程的构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7488水质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稀释与接种法
GB/T11914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
GB/T18918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18920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
GB/T20426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5001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T5001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T50335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
HJ/T91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T2005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3.1表面流人工湿地
指污水在基质层表面流动,依靠表层介质、植物根茎的拦截及其上的生物膜降解净化水体,污水从池体进水端水平流向出水端的人工湿地。
3.2基质
指提供人工湿地植物与微生物生长并对污染物起过滤、吸收作用的填充材料,包括土壤、砂、砾石、沸石、石灰石、页岩、塑料、陶瓷等。
3.3人工湿地单元
人工湿地单元包括集水装置、基质、防渗层、水生植物等,人工湿地系统可由一个或多个人工湿地单元组成。
2
DBXX/XXXXX—XXXX
3.4煤矿废水
本标准所指的煤矿废水是煤矿生产过程中经处理设施处理的矿井水、洗煤水的尾水。
3.5预处理
指为满足工程总体要求、人工湿地进水水质要求及减轻湿地污染负荷,在人工湿地前设置的处理工艺。
3.6后处理
指为满足出水达标排放或回用要求,在人工湿地后设置的处理工艺。
4建设原则
4.1因需施策,总体规划。
4.1.1表面流人工湿地治理煤矿废水工程应综合考虑服务区域内的煤矿废水的产生量、分布情况、污染情况。
4.1.2应符合当地总体发展规划和环保规划要求,综合考虑交通、水利、土地权属等。
4.1.3应不受洪水或内涝的威胁,且不影响行洪安全。
4.2合理安排,科学布局。
4.2.1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有利条件,结合地形、气候、地质条件,便于施工、维护、管理,合理安排,紧凑布置。
4.2.2人工湿地的高程布置应充分利用原有地形,符合排水通畅、平衡土方的要求;多单元湿地系统高程设计应结合自然坡度,采用重力流形式。
4.3清洁生产,综合利用。
4.3.1表面流人工湿地治理煤矿废水工程应符合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的原则。
4.4适地适植,改善环境。
4.4.1人工湿地宜选用耐污能力强、根系发达、去污效果好、具有抗冻及抗病虫害能力、有一定经济价值、容易管理的本土植物。
4.4.2人工湿地整体应考虑不同水生植物的搭配,使工程达到相应的景观效果。
5设计工艺
5.1流程
煤矿废水尾水→预处理→表面流人工湿地→后处理→排放
5.2设计
工艺设计应综合考虑处理废水的水量、水质,占地面积,建设投资,排放标准,以及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植被类型和地理条件等因素。人工湿地系统由多个同类型或不同类型的人工湿地单元构成时,可采用并联式、串联式、混合式等组合方式。
3
DBXX/XXXXX—XXXX
5.2.1预处理
预处理的程度和方式应综合考虑废水水质及出水水质要求等因素,选择格栅、沉砂、初沉、均质等一级处理工艺,设计执行GB50014规定。
5.2.2表面流人工湿地
5.2.2.1设计参数
人工湿地面积的大小应根据排污量、污染物种类和含量确定。
人工湿地的进水水质应执行GB/T5084规程,出水水质应执行GB/T3838中的III类标准。
5.2.2.2几何尺寸
表面流人工湿地的长宽比宜控制在3﹕1~5﹕1,当区域受限,长宽比大于10﹕1时,需要计算死水曲线。
人工湿地床的深度可根据具体的地形、污水水质、湿地中所种植物的类型及根系的生长深度来确定,原则上应保证绝大部分污水在植物根系中流动。
人工湿地的水深宜为0.3m~0.